(1)飼養設備可依據飼養規模的大小及目的而制定。這里只介紹為提供藥材蟲源的飼養設備。格式飼養坑,是利用舊房屋。暫時不用的有頂及圍墻的牲口棚和廁所等,在地下挖深67厘米左右。寬70-100厘米。長度不限的坑(可根據飼養量及房舍內的實際情況而定)。將坑底整平夯實,四周砌抹水泥使之平滑。如在坑壁上方坑口處貼上3-7厘米寬的防止地鱉蟲外逃的玻璃(931,7.00, 0.76%)更好。坑內用薄水泥板或玻璃分隔成若干小格,各小格的大小要規范化,以便計算出飼養不同期若蟲的投放量,和計算單位面積產量。坑內放入飼養土20-27厘米厚,然后分別放入成蟲或不同齡若蟲。分格飼養便于管理和喂食。由于這種飼養坑大部分伸入在地表以下,冬季坑內溫度高于地表,夏季底于地表,可使地鱉蟲少受季節的影響,有利于生長發育,并可提高成活率。半地下飼養池的結構與格式飼養坑近似,只有池的一半深度埋在地下,另一半高出地面,池內不再分格,池長2米,寬1.5米,半地下飼養池適于喂養成蟲,進行大量繁殖并取得蟲體藥材。
(2)飼養土的配制與處理地鱉為晝伏夜出性昆蟲,日間潛入土中棲息,且喜在土中或土表覓食,因此,土壤是這類昆蟲的小生活環境。土的質量及內含物質的搭配,直接關系的地鱉蟲的成活及生長發育。1:土質及含水量:各地下選用飼養土時的要求,應根據其具體情況加以調劑,如菜園土。垃圾土。溝泥。灶腳土。砂粘混合土,同時摻入適量(20%-30%)發酵過的雞糞。豬糞。馬糞。焦泥灰或礱糠灰。不論選用哪種土,配好后應質地疏松,營養豐富,干濕度適中,手攥能成團,松手能散開。若測量含水量應為15%-20%.這樣的土質便于地鱉蟲潛伏。鉆進或爬出,并隨意活動覓食。尋找配偶。2:飼養土的處理:飼養土放入坑或池中以前,要經過陽光暴曬。滅菌。逐蟲,并過篩去雜質及磚。石塊。不利于地鱉蟲生活的一切因素,應盡量事先排除。池中飼養土鋪設的厚度,要依不同蟲齡或成蟲階段有所區別,同池不同密度及季節土的厚度也應有區別。經驗證明,1-4齡若蟲飼養土的厚度應為7-10厘米;5-8齡蟲應為16-20厘米;9-11齡蟲和成蟲應為20-26厘米。同一池中,蟲口密度大的,土應厚些,密度小的,則土淺些;夏季土薄些,冬季土厚些;飼養種蟲要比飼養藥用蟲體土厚些,以利于交配及產卵過程少受干擾。地鱉蟲屬于雜食性昆蟲。但從昆蟲的食性生理和對食物不同的貪食程度來看,任何一種雜食性昆蟲,又有它最喜取食的食料范圍。在人為控制的飼養條件下,選擇和搭配的飼料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飼養的成敗和收獲的大小。1:飼料種類:一般可分為3種不同性質的飼料:植物性飼料:包括麥麩、米糠、餅粕、粉渣、碎米、玉米(2520, 10.00, 0.40%)等雜糧粉。經炒熟到溢出香味時攤開晾涼后喂用。動物性飼料:餐廳剩下的豬、牛、雞、鴨、魚等下腳料,都可作為飼料供用其食用,但不能腐敗、變質,以防地鱉蟲感病死亡。如有條件可加工成骨、肉混合松狀,冷藏保存。黃粉蟲。蚯蚓、蟋蟀、蝗蟲、飛蛾等小型昆蟲,將其處死后直接投入,可供取食。也可人工養殖蚯蚓(除作藥用外),用來喂養地鱉蟲最為貪食。青飼料地鱉蟲必須搭配的食物。青菜葉,包心菜,萵苣,莧菜以及芝麻,蠶豆,花生,白薯等的葉子,南瓜,絲瓜花及果實,均可飼喂。瓜果皮瓤及山藥等切塊喂養更為喜食。所喂青飼料應保持新鮮,干凈。要加倍注意不要采摘噴過殺蟲劑的青飼料,防止地鱉蟲中毒死亡。2:搭配喂養:夏秋高溫季節,每天要加喂1-2次青飼料,以早晨投放,保持新鮮為好。為增加營養,南瓜花和絲瓜花不可缺少。一日間喂食次數和喂食量,應掌握低溫月份隔天喂1次,高溫月份每天喂1-2次。喂食量的多少與坑,池中的蟲口密度相適應。每次喂食后應觀察飼料余,缺情況,原則上掌握精料吃完,青料有余,既要讓蟲吃飽,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及殘料過剩招來寄生蟲和食植螨類。地鱉蟲脫皮前后食量減少應少喂,脫皮期間停止取食則不喂。當發現飼養土表面有許多皮,急需大量食料,要及時恢復正常喂食。冬眠期可不喂食,但氣候突然變暖,發現有蟲出土活動時,也應適量撒點精飼料供其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