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農業養殖的進一步發展,農村秸桿資源的豐富,通過大力發展圈養黑山羊生產,提高農民增收,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重要的支撐產業基礎,由放牧轉為舍飼圈養,技術問題最關鍵,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黑山羊的圈養技術吧!

黑山羊的圈養優勢
1、黑山羊生長發育快,由于減少了游走覓食活動,飼草轉化成羊肉的比例提高,單位草量能產出更多的羊肉,飼養周期可縮短一半時間,周轉快,效益高。
2、積肥多,放養一只羊年平均積肥500kg,而圈養時為1000kg。
3、疾病少,產羔成活率高,放養黑山羊由于“風餐露宿”,容易感染疾病,而且不容易及時發現病羊,所以羔羊夭折現象經常發生。圈養黑山羊可以進行精細管理,不喝臟水,染病機會少,因而母肥仔壯,成活經幾乎可達100%。
4、黑山羊圈養還可促進植被的恢復,解決林牧矛盾,有利于飼草業商品化,帶動草食動物生產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黑山羊的羊舍建造
1、羊舍面積:羊舍應有足夠面積,使山羊在舍內不太擁擠,可自由活動。每只山羊平均占有最低面積是:種公山羊為1.2~1.5平方米,成年母山羊為0.8~1.0平方米,哺乳母山羊為2.0~2.5平方米,幼齡公、母山羊為0.5~0.6平方米,閹山羊為0.6~0.8平方米。
2、羊運動場:山羊舍外要有運動場,運動場的面積為山羊舍面積的2~5倍。運動場圍墻的高度,小山羊為1.5米,母山羊為2米,公山羊為2.2米。運動場內應架設飲水裝置、草架、食槽等。
3、防暑降溫:羊舍要建成內部干燥、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冬暖夏涼的敞開式羊舍,檐高3米以上,舍內架設的羊床離地1~1.5米,舍外應種樹以利防暑降溫。
4、屋頂防水:屋頂要完全不透水,排水良好,能耐火耐用,要有一定坡度,除平頂和圓拱頂外,若用樹皮、瓦、草料做屋頂,分別需要有15、35、50度的坡度,以利防水和排水。馬山縣氣候炎熱,羊舍屋頂應側重于防暑,所以用水泥屋頂時應設隔熱層。
5、地面門窗:羊舍地面要高出舍外地面20~30厘米,地面致密、堅實、平整、無裂縫、由里向外應有一定傾斜度,靠外面的低地處應開設排糞溝。門、窗、墻要堅固耐用,羊舍外邊要建有貯糞池。

黑山羊的繁殖技術
1、性成熟:公羊一般3~4月齡,睪丸可產生精子和雄性激素,母羊4~5月齡,卵巢可產生卵子和雌激素。此期可繁衍后代。
2、發情表現:不安心食草,鳴叫搖尾,有的爬跨它羊,初期陰部流出透明粘液,末期粘液成膠狀稠樣(粘稠),從發情開始到結束,一般1~2天,發情周期18~21天。
3、及時配種:母羊適宜的初配期為8月齡,第一胎于4月初配種,9月初產羔,第二胎10月初配種,來年3月產羔。多為自然交配,因人工授精所需的設備、技術要求較高,推廣山羊的人工授精技術和胚胎移植技術條件尚未成熟。
4、妊娠分娩:母羊配種后20天不再發情,說明可能已受孕。羊懷孕期為五個月。母羊受孕一兩個月后,乳房發育、色紅潤,臨產前行走遲緩,腋窩下陷,腹部下垂,陰部腫脹流粘液,舉動不安,時臥時起或回頭望腹鳴叫。當陰部流出透明粘液、臥地或努責視為快臨產,應作好接產準備。通常流白粘液為活胎,流紅帶白粘液為死胎,胎水不破為正產,胎水先破為難產。

黑山羊的管理技術
1、及時去勢:不宜留種的公羊,除部分公羊留作試情公羊外,其余的在出生7-60日齡應進行去勢,去勢后的公羊性情溫馴,便于管理。
2、飼料搭配:羊屬食草動物,飼料應以牧草、樹葉為主,精料為輔,在夏秋季節,應多喂些草料、樹葉或牧草(一般種植桂牧一號0.15畝可養成年羊一只),禾本科(如桂牧一號、象草、類玉米等)與豆科(如銀合歡、任豆樹、沙皮樹葉等)牧草投喂比例為4:1,適當補充精料。冬春飼草比較缺乏,有條件的地方,應利用冬閑田種植黑麥草作補充,也可通過多喂些混合飼料解決飼草不足的問題。混合料參考配方為玉米粉54%、草粉40%、黃豆或花生餅4%、麥麩2%,外加礦物質適量,每只羊每天喂食鹽5克。
3、供足飲水:為消化食入的粗飼料,山羊每天必須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同時體內循環、養分輸送也離不開水分。所以山羊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嚴重,容易導致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膘情下降等。因此,應供給充足而干凈的飲水,冬季應飲溫水。
4、精心管理:每天清潔羊舍地面一次,圈舍及其周圍要定期消毒,每半個月清除羊樓下羊糞一次,并將其遠離羊舍堆積發酵。重胎母羊、哺乳母羊及其所帶羔羊要隔離于小單間飼養(2平米/間),以防擁擠造成母羊流產和壓死羔羊,小單間應保持干燥清潔衛生,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溫度以18~20℃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