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大家應該十分熟悉,常出現于田間地頭,河流水渠,田螺不但有藥用、營養價值,同時還有食療的功效,那么田螺吃什么?田螺高產養殖技術。

田螺吃什么
1、田螺喜棲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質的水域環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緩流的河溝等水體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質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為食,也喜食人工飼料,如蔬果、菜葉、米糠、麥麩、豆粉(餅)和各種動物下腳料等。田螺耐寒而畏熱,其生活的適宜溫度為20℃~28℃,水溫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攝食、鉆入泥土、草叢避寒避暑。當水溫超過40℃,田螺即被燙死。
2、在干旱的季節,它將軟體部完全縮入殼內,借以減少水分蒸發;在寒冷的冬季,它會鉆入泥土中不食不動,呈冬眠狀態。待到春暖時期,氣溫上升到適合它活動時,即將頭足伸出殼外爬行。
3、它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26度時,此時它攝食最旺盛,生長也最快。當水溫升至30度時,即停止進食。它不耐高溫,但卻十分耐寒,嚴寒季節它會掘穴越冬。
4、田螺主要攝食繁殖于水底的小動物或植物的碎屑、腐敗的有機物。

田螺養殖技術
1、池塘選擇
要求選擇面積3-20畝不等,池深1-1.5米,1:3,池塘底質較肥,但不能太深,池塘周圍河道水體要求無。至于老池塘,由于灘腳少,根據螺螄習性,螺螄喜歡生活在淤泥較少的底質上,根據這一特點,建議池灘、池埂可用鋪一下,增加螺螄的適應面積。還有一個辦法:用網片豎在四周,進一步提高螺螄養殖面積。
2、池塘清整
池塘選擇后,要進行魚池清整工作,要做好池埂,及清除過多淤泥,特別是灘腳上的淤泥,有條件的最好進行吸泥處理。
3、池塘消毒
全面禁止使用清塘,一般可用或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為最佳,用量是有水(30-50cm)100-150kg/畝,無水50-75kg/畝。生石灰清塘有以下好處:①增加PH值;②增加Ca質;③可以調節水質;④可以進行殺菌。
4、螺種選擇
①外觀要求:螺螄尖短小膨大,殼質帶微刺,魘略帶紅色;②規格要求:60-100粒/斤;③質量要求:受驚時螺體快速收回殼中,無病,無傷,無蟲。
5、放養時間
待藥性消失后,在前15天開始放養,也就3月20日左右放養結束。
6、放養密度
一般池塘放養20-30kg/畝,最好每畝套養2-3斤,培養出的螺螄殼質特別嫩,肉質特別肥厚。
7、投喂餌料
一般螺螄屬多次產卵,一年有兩個,一是春季,二是秋季。我們螺螄養殖主要以管理清明前后排的一批螺螄,它排卵與一樣,是分次分批排卵的,成熟一批排一批。一般仔螺經過2-3周后開始吃食。我們此時投喂餌料可以與夏花培育同時進行。根據螺螄生物學食性,螺螄與一樣主要食水中浮游植物及水中的腐植質(包括屑),是通過水的過濾達到作用。大家知道螺螄過多,水質就會變清,甚至還會出現乳白色的,此時說明水質變壞,出現這種情況后,特別是發夏階段,第一要換水;第二要多投喂豆漿、豆餅漿或者全池潑灑發酵的。
在投飼施肥上要實行少量多次原則。如過多,可以使用少量的晶片控制。夏花培育結束后,在投喂飼料上,用菜餅或豆餅作為最佳飼料,在水質管理上,一定要保持水質肥活爽嫩,進行看水施肥,看水投餌。
8、收獲捕撈
實行捕大留小原則。在養殖期間,要提高螺螄產量,要實行捕大留小原則。到5-6月份后,可以先把大螺螄捕出(種螺),至8月份后,逐步起捕上標準的螺螄,今后看螺螄生長情況10-15天依次起捕。
9、日常管理
①巡塘:每天看魚吃食情況,看水中是否缺氧。如缺氧要及時開動增氧泵或換水,因為水中含氧低于1.5mg/l,螺螄就開始死亡,另外水溫超過40℃螺螄也會死亡。②看水色:看水好壞、肥瘦程度,及時調節水質。③防病:主要防魚病,盡量避免使用,因為硫酸銅對螺螄有殺傷作用。一般用生石灰和殺菌藥物或內服藥物,進行防治魚病。在整個養殖過程中要經常使用生石灰,既可防病又可增加Ca質及調節水質,一般15天使用一次為好。

田螺養殖如何高產
1、養殖水體
田螺適應能力強,疾病少,只要避開大量農藥、化肥毒害,農村許多平坦的河渠、溪灘、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體都可放養。保持底泥厚度10cm-15cm,面積大小不限。若是開闊的水體,水面可培植少量紅萍和水蓮等,池塘四周種植一些長藤瓜菜搭棚遮蔭,水中布置竹
尾、樹枝或石塊、草地等供田螺隱蔽棲息。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1/15公頃50kg-100kg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魚蝦和其他雜螺,3天-4天后在水體堆放有機肥料和繁殖餌料生物供田螺攝食。
2、種螺放養
種螺放養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種田螺的來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場收集。選擇色澤淡褐、殼薄而完整、體圓頂鈍的鮮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體中每平方米投放種螺0.1kg-0.5kg,精養池可增大投種量2倍-3倍。養殖田螺可單獨放養,也可套養部分鰱、鳙魚種或采取田螺、泥鰍混養方式。
3、飼養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養殖方式,只需保持水體肥度,每隔一段時間施放適量的廄肥、雞糞、牛糞、豬糞或稻草等有機肥料即可滿足田螺生長需要。在高密度精養情況下,則必須投人工餌料。田螺對營養要求不高,簡單地用米糠、麥麩、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飼料。
根據田螺吃食情況和氣候情況,在生長適宜溫度內(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飼量為體重的2%-3%。水溫在15℃-20℃、28℃-30℃幅度時,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給1%左右。當溫度低于15℃或高于30℃,則少投或不投。
4、日常管理工作
嚴禁流入受農藥、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鴨、蛇、鼠、鳥等敵害侵入;及時清除水中雜草和草根。平時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cm左右。高溫季節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溫升高和保證水體溶氧充足。寒冷天氣田螺進入泥土冬眠,此時,每周換水1次-2次,并向水體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5、收獲與運輸
經過一年的精心飼養,投放的幼螺可達10g-20g,當年孵出的仔螺也可達到5g以上規格。
收獲田螺時,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辦法,有選擇地攝取成螺,留養幼螺和注意選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補種,以后無需再投放種苗。根據其生活習性,在夏、秋高溫季節,選擇清晨、夜間于岸邊或水體中旋轉的竹枝、草把上揀拾;冬、春季則選擇晴天的中午揀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揀拾等辦法采收田螺。田螺的運輸很簡便,可用普通竹簍、木桶等盛裝,也可用編織袋包裝,運輸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濕潤,防止曝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