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畜牧業在我國越來越占主導地位,奶牛業在畜牧養殖中投入較高,但在養殖管理的諸多環節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影響了奶牛產奶性能的發揮,造成奶牛產乳量減少,效益不高,阻礙了畜牧業的發展。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講講奶牛飼養管理技術及飼養誤區。

奶牛飼養管理技術
1、飼料要多樣搭配。喂給奶牛的飼料應以青綠多汁飼料為主和優質干草為基礎,營養物質不足部分用精料和其他少量添加劑補充。按干物質來說,青綠多汁飼料可占50%,粗飼料占30%,精飼料占20%。奶牛的日糧,特別在產奶期應力求多樣化,至少要兩種以上的粗飼料如青干草、稻草或玉米皮等;23種多汁料如青貯、胡蘿卜、甜菜等及34種精料如玉米面、麩皮、豆餅、大麥等組成。有條件的還可以喂些豆腐渣、啤酒糟、梨果皮等利于產奶的副料。做到以青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青貯為主,青刈為輔,堅持干草、青貯常年不斷,做到飼料多樣化,適口性好,促進乳牛的食欲,并提高飼料利用率。
2、講究飼喂方法。喂奶牛要定時定量,對高產奶牛必須根據其特性和嗜好來進行飼養。有的喜歡吃干料,有的喜歡吃濕料,應采用不同的調制方法滿足其需要。每天飼喂次數與擠奶次數相同,一般可日擠奶3次,喂飼3次。飼喂順序,一般按精料、多汁料、青飼料、青貯料、干草等給予,養成習慣后不要輕易改變。
3、飲水要充足。日產50kg奶的奶牛每天約需水5075kg。如飲水不足,就會直接影響產奶量。每天至少應給牛飲水34次,夏季天氣炎熱時,應增加飲水至56次。運動場內應設水槽,經常貯滿清水,使牛隨時都能喝到。冬季水溫不可過低,必要時可飲溫水。
4、保證充足運動。產奶母牛通過運動可增強體質,尤其是舍飼牛必須保證適當的運動量。若運動不足,易使體況變肥,影響產奶量和繁殖力,甚至出現難產及胎衣不下等產科病。因此對于奶牛每天除堅持23小時驅趕運動外,每次擠奶喂飼后的晴天,還應放到運動場上,讓其自由活動。
5、經常刷拭牛體。刷拭的目的是增強奶牛的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堅持每天12次刷拭。時間是在擠奶前進行。用具為馬蓮根刷及軟毛刷。刷拭順序由前到后,由一側到另一側。方法是用毛刷先逆毛后順毛,每刷幾下,再在鐵鐃上刮掉污垢,再一刷接一刷遍及全身。炎熱夏季可用清水刷糞便或泥土所污部分,如牛的臀部、尾部、外生殖器官及周圍等處。冷天盡量干刷,不用水洗牛體以防感冒。平時還要保持蹄壁及蹄叉的潔凈,將附著的污物清除掉。為防止蹄壁破裂,可經常涂凡士林油等。蹄尖過長及時消去,正常修蹄一般每年春秋各一次。

奶牛飼養管理誤區
1、擠奶時間越長越好
一般奶牛泌乳期是305天。可是在生產中,一些養殖戶從奶牛產奶后就擠奶,一直到沒有奶為止。這種做法使奶牛過度消耗體內營養,使奶牛較難受孕,從而影響泌乳量的提高。必須在奶牛泌乳期擠奶,有一定干乳期,使奶牛有充足的時間來補充體力和損失的營養。
2、精料喂得越多越好
隨著奶牛為養殖戶帶來的經濟效益增加,眾多奶牛養殖戶對自己的奶牛倍加愛護,給奶牛飼喂含大量比例精料的日糧,常常導致奶牛發生代謝病等營養性疾病。奶牛屬反芻動物,其日糧中粗飼料所占比例一般不應少于60%。
3、干乳期減料
奶牛經過產犢泌乳,體內營養損失多,加上懷孕、胚胎發育等對營養的需要,均要求在干奶期補充營養。不少養奶牛戶均認為不擠奶時應喂差些,大幅減少精料喂量,結果造成臨產前呈下等膘情,產犢費力費時,產奶量低,產出的犢牛體質弱。奶牛除剛干奶后臨產前幾天適當減少精料喂量外,干奶期精料喂量以占母牛體重的0.8%~0.9%為宜。
4、奶牛抗病力強
衛生消毒無關緊要其實奶牛對環境非常敏感,長時間不刷拭牛體,不能保證牛舍的干燥、通風、衛生,會影響奶牛的健康或直接影響產奶量。
5、早配種早產犢早擠奶
出于早擠奶、早得利的心理,不少奶牛養殖戶在犢牛出生不足18個月,體重還不到250千克時就配種,這常常嚴重影響奶牛的妊娠質量,易導致難產,并造成奶牛早衰。正確配種時間應在犢牛18月齡左右,體重達400千克左右。
6、拴養省心省事
許多奶牛養殖戶由于場地限制或由于缺少科學飼養知識,不分四季將奶牛用繩系頸部拴養。直接限制奶牛的運動,影響其體質。對妊娠期母牛拴系飼養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同時易引起母牛難產、胎衣不下等產科疾病。
以上就是奶牛飼養管理技術及飼養誤區的全部內容了,了解和掌握奶牛生理、行為、習性、衛生和管理等要素,采取有效措施飼養高產奶牛,不僅能加強高產飼養管理技術,還能充分發揮奶牛生產性能,提高產奶量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