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鵝掙錢嗎?現在養鵝還是能掙錢的。而且現在市面上的鵝價相對其他家禽來說還是比較高的,養鵝一直是農村養殖的熱門項目,投入少,規模可以根據自己的的情況可大可小,無論是農村留守婦女還是老人都可以從事。今天小編就來幫大家分析下養鵝到底掙不掙錢。

鵝的養殖優勢
1、鵝的生活能力和抗病力強,適應性廣,耐粗放飼養,不需要高水平的飼養設施,養殖規模可大可小,適于農戶飼養。
2、養鵝飼料成本低。就養鵝和養豬相比較而言,同等分量的飼料用來養鵝可以得到高于養豬的產量。鵝相對生長較快,飼料利用率高,飼養周期較短,經濟周轉較快。
3、鵝肉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肉類,它含有很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并且最主要的是鵝肉的含脂肪量很低,比雞肉更低,對于減肥的人士來說鵝肉是非常好的一種肉類食品。
4、鵝能充分利用多種農作物副產品和林木落葉轉化為優質鵝產品,既豐富了鵝的飼料資源,降低了飼料成本,又能夠減少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鵝的糞便又可以肥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農作物產量,形成良性循環,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5、鵝體綜合利用率高,增值潛力大。鵝全身是寶,羽絨、肥肝、鵝掌、鵝頭、鵝舌、鵝脖、鵝翅、腸、筋、胃、血等都是很值錢的暢銷產品,通過鵝體的初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可比賣活鵝、賣胴體增值幾倍、十幾倍乃至幾十倍,例如鵝絨在世界羽絨市場上一直是最受歡迎最活躍的商品,年貿易量約4.5萬噸,含70%的鵝絨,每噸7.5~8萬美元。

養鵝的市場前景預測
缺口大:鵝產業是世界范圍內一項有巨大開發潛力的朝陽工程,目前鵝肉的國內外市場需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我國對鵝的年需求量為8~9億羽,而飼養量僅6億羽左右。據預測,上海年需要鵝2000萬羽,廣州年需要7000~8000萬羽,廣西也在7000萬羽左右,香港每天就需要10萬羽。在國際市場上,鵝肉的需求量也呈明顯增長趨勢,預測缺口在2億羽左右。
2018年鵝的市場價格會到達一個很好的段位,隨著現在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實體行業的增速放緩,越來越多在外打工的農村青年更愿意回老家創業,養鵝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業項目選擇,如果你的家依山傍水,或者場地寬闊,有利于養鵝的條件,也有便利的交通那就可以養鵝了。

養鵝的投資與收入
1、在放牧補飼條件下,每只鵝的成本:鵝苗:每只8元;0-15日,小料一斤×1.6元=1.6元;15-30日:精料2.5斤×0.9元=2.25元;30-70日:放牧+精料8斤×0.8元=6.4元;70天-出欄:育肥料5斤×0.9元=4.5元;免疫+藥費:1元;
綜合成本:8+1.6+2.25+6.4+4.5+1=23.75元。
按平均體重7斤、每斤7.5元計算,共52.5元,去成本23.75元后,在放牧補飼條件下每只利潤28元以上。
2、圈養料飼條件下每只鵝的成本:雛鵝:每只8元;0~15日,小料一斤×1.6元=1.6元,15-45日:精料9斤×0.9元=8.1元;45-75日:粗料15斤×0.8元=12元;免疫+藥費:1元;
綜合成本:8+1.6+8.1+12+1=30.7元。
按平均體重7斤、每斤7.5元計算,共52.5元,去成本30.7元后,圈養料飼條件下每只利潤21元以上。

飼養規模的多樣化
飼養規模的大小要根據養殖者的資金、勞力、草料資源條件以及市場銷售情況來確定。如果條件不夠成熟,飼養技術跟不上,不必追求大規模,否則飼養管理不善,鵝群患病死亡增多,反而得不償失。我國絕大多數農戶的肉鵝飼養規模為每批500羽至3000羽。初養農戶一般每批飼養肉鵝500羽左右,一年飼養2~3批,專業大戶每批飼養肉鵝1500~2000羽,一年養3~4批。一般的肉鵝飼養戶適宜規模一般為1500羽,由2人飼養。這樣的規模比較經濟、適度,便于管理,適宜開展種草養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