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是名貴的中藥材,主要采用馬鹿和梅花鹿的角制作而成,根據使用反應,發現梅花鹿的鹿茸品質較馬鹿的品質好。

馬鹿和梅花鹿茸哪個好
鹿茸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密生絨毛的幼角。
市面上出售的鹿茸主要有兩大類:梅花鹿的鹿茸稱“花鹿茸”,馬鹿的鹿茸稱“馬鹿茸”。即制成的鹿茸片和帶有頭骨的坎茸。
服用鹿茸可增強心臟收縮力,特別是對增強機體機能、消除疲勞有著顯著的保健療效。在選購鹿茸時,需要注意花鹿茸血片和馬鹿茸粉片、老角片的區別。
藥用的鹿茸常加工成切片出售。藥用價值最高的是鹿茸角尖部分的切片,俗稱“臘片”和“血片”,但數量很少。這種上品鹿茸通常呈淺棕色或棕色、半透明圓形薄片,氣味微腥,有輕微的咸味,在薄片周邊外皮有紅棕色或棕色茸毛。
一根花鹿茸能出的“血片”不過十幾片,之后就是鹿茸中上部的“粉片”和靠近根部的“老角片”,這兩種鹿茸多為圓形狀、粉白色(或者淺棕色)的厚片,質地堅硬粗糙,沒有骨質或略有骨質,中間部分有肉眼可見的蜂窩狀細孔,氣味、味道跟“血片”相同。
馬鹿茸在加工時是不排血的,所以馬鹿茸的粉片和老角片也是紅棕色的。
不過要區分這二者并不難,需要注意三點:
1,注意鹿茸片表面的質地,質地細膩,沒有小孔的為血片;
2,看周圍茸毛的毛色,青色的是馬鹿茸,而非花鹿茸血片;
3,看鹿茸片的大小,切記小的才是上等血片

馬鹿和梅花鹿有啥區別?
1、別名:
馬鹿:別名赤鹿、八叉鹿、白臀鹿。
梅花鹿:別名花鹿、鹿。
2、外形:
馬鹿: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于眉叉。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
梅花鹿:是一種中型鹿,體長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體重100-150千克,雌鹿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線。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黃色,遍布鮮明的白色梅花斑點,臀斑白色,故稱“梅花鹿”。
另外,梅花鹿、馬鹿是我國主要的茸用鹿。梅花鹿主產于吉林、遼寧;馬鹿主產于黑龍江、吉林、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區。東北梅花鹿采收的叫"花鹿茸",質量最優;東北馬鹿采收的叫"東馬茸",品質較優;西北所產的叫"西馬茸",品質較次。
鹿茸的價值
鹿茸是名貴藥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及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總成分的一半以上。鹿茸性溫而不燥,具有振奮和提高機體功能,對全身虛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較好的強身作用。

食用注意
服用鹿茸宜從小量開始,緩緩增加,不宜驟用大量,以免陽升風動或傷陰動血。陰虛陽盛者忌用。鹿茸所含激素類物質易刺激胃腸道勃膜,引起胃腸道反應。表現為:上腹疼痛、惡心、出冷汗,嚴重時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還可引起過敏、面色蒼白、心慌、氣短、胸悶、大汗淋漓、休克而死。
出現不良反應后主要進行對癥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時應用止血藥,如西咪替丁,也可口服云南白藥;過敏時應用抗過敏藥,出現休克時立即注射腎上腺素,積極進行抗休克治療。
鹿茸的有效成分會與水果和蔬菜中的蹂酸發生反應而被破壞,因而屬配伍禁忌:凡患新感染而發熱的疾病和突然發生劇烈痛癥的人,都屬暫忌。
還應該注意的是,凡體格壯實而無需服食的人或食茸過量的人,都容易引起頭脹、胸悶或鼻帆等反應。須立即停藥觀察,而不可強行續用。鹿茸藥力較強,建議平時可以用枸杞子做茶泡飲可起到較好的保健效果。
有四種情況不宜服用鹿茸:一是有“五心煩熱”證狀,陰虛的人;二是小便黃赤,咽喉干燥或干痛,不時感到煩渴而具有內熱癥狀的人;二是經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經量多,血色鮮紅,舌紅脈細,表現是血熱的人;四是正逢傷風感胃,出現頭痛鼻塞、發熱畏寒、咳嗽多痰等外邪正盛的人。
適宜人群
1.中老年人。40歲以上的中年男性及體質較差的老年人,食用鹿茸可補益氣血,強心復脈,化淤生肌,強筋壯骨。
怕冷者。怕冷的人往往陽虛,鹿茸正是對癥的溫性滋補品。
3.性功能衰退者。鹿茸可恢復并促進精力與性功能,主治腎陽不足,腰酸背痛,遺精滑泄,小便頻繁等癥。
4.疲勞過度的中青年。鹿茸具生精補髓、健腦安神、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效。適于精血不足、頭暈耳鳴、失眠健忘、出虛汗、貧血者。
5.有潰爛者。鹿茸具極佳的生肌消炎功效。
6.中年婦女。鹿茸能治療子宮虛冷、崩漏、帶下、產后貧血及宮冷不孕等婦科疾病。

不適用人群
中醫上診斷為低熱、盜汗、手足心發熱、口燥咽干、兩顴潮紅的陰虛體質者,以及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肝腎疾病、各種發熱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均不宜服用鹿茸。
1.有“五心煩熱”癥狀,陰虛的人;
2.小便黃赤,咽喉干燥或干痛,不時感到煩渴而具有內熱癥狀的人;
3.經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經量多,血色鮮紅,舌紅脈細,表現是血熱的人;
4.正逢傷風感冒,出現頭痛鼻塞、發熱畏寒、咳嗽多痰等外邪正盛的人;
5.有高血壓癥,頭暈、走路不穩,脈眩易動怒而肝火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