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徽省林業廳了解到,在素有中國“鱷魚湖”之稱安徽省宣城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人工養殖的揚子鱷數量已達1.5萬條,并具備了年增2000條的繁育生產能力,累計向野外放歸人工養殖成年鱷78條,已成功實現揚子鱷野外自然繁殖。

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調研員王朝林介紹,保護區實施精養優育戰略,近5年累計新增繁育揚子鱷萬余條,人工養殖 的揚子鱷數量已達1.5萬條,還首次制定了《揚子鱷飼養繁殖通用技術標準》,填補了中國揚子鱷養殖標準空白。
2014年8月最新的一次調查顯示,純正的野生揚子鱷近5年來變化不大,仍然只有150條左右。加上野外放歸鱷,這一數量可達 200條以上。
“雖然揚子鱷人工養殖的數量已經很大,野生種群數量也在回升,但按照國際生物保護聯盟對瀕危物種定義,野生數量在500 條以下的物種仍屬于極度瀕危。”

王朝林說,保護區已連續11年實施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累計向野外棲息地放歸人工繁育的成年鱷78條。“經長期跟蹤觀察,這些放歸的揚子鱷已適應當地生活環境,部分放歸鱷開始在野生條件進行自然繁殖,累計產卵8窩158枚,凈增幼鱷80條”。
揚子鱷是世界上23種鱷類中中國獨有的物種,也是最瀕危的鱷種之一。中國將其列入一級保護動物,國際瀕危組織將其列為瀕 危種和禁運種。1999年,中美聯合調查組調查結果顯示,野生揚子鱷數量已不足150條,并以每年4%至6%的速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