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雞是西方的一道傳統美食,但是在國內卻鮮少有人問津。高新區余蕩村的高維泉、高維新兄弟獨辟蹊徑,通過火雞養殖,過上了紅紅火火的日子。
走進了高氏兄弟的養殖場,記者就看到了一只只長相“怪異”的火雞。不同于常見的家養雞,火雞全身被黑、白色羽毛覆蓋,但是頭、頸上部卻是裸露的。從額至喙有一個長形的紅珊瑚狀皮瘤,喉下有肉垂,胸部具有一個黑色、質地較粗、似被毛的羽簇。“你別看它們長得怪異,口感可比普通的雞肉更好,營養價值也高,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高維泉說。

高維新告訴記者,他原先在國外打工,前年從國外回鄉,想在家鄉尋覓一份工作,無意間從電視里看到關于火雞養殖致富的新聞。新聞中提到火雞養殖具有成本低、好飼養、耐粗飼、不愁銷、長勢快等特點,讓他不禁有些動心,就和家人商量要養火雞。開始的時候家人都極力反對,他就硬著頭皮想試試。“正好那時候我哥哥下崗了,就叫他和我一起養養看,沒想到后來收益還不錯,第一年就回本了。”高維新說。
去年3月,兩兄弟從火雞種雞場購買了3000只尼古拉火雞,開始了火雞養殖生涯。第一批火雞的高收益,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信心。已經具有養殖經驗的他們,在第二批種雞的挑選上更是下足了功夫,經過多次比較,最終他們選擇了更為優質的品種青銅雞。“尼古拉太大,一只雞有40多斤,普通的家庭根本吃不下這么大的,只能賣給專門的加工廠,銷售非常受限制。青銅就不一樣了,肉質更好,也小,公雞一般在17斤左右,母雞10斤左右,適合普通的家庭購買,銷路更廣。”

“火雞的價格在每斤11元左右,比肉雞的價格高不少。雞非常好養活,生命力強,耐熱耐寒,幾乎沒有病害,成活率非常高。吃的也非常省,一天只要喂一次。吃的是草和我們自己用玉米、麩皮、豆粕加工成的飼料,成本低。”高維新說,去年,他們拿著火雞產下的蛋,送到養孔雀的師傅家中,請求他幫忙孵化,沒想到,竟然成功了。今年,他們就買了孵化器,自己在家孵化,孵出的小雞再作為種雞出售,收入大幅度提高。
目前,高氏兄弟的1000多只火雞已達到商品火雞的標準,馬上就能上市。“西方國家有在感恩節,圣誕節吃火雞的習俗,每年這個時候火雞銷量是最好的。”高維新說,下一步,他們希望,通過自己選育優質種雞、孵化雞苗銷售,實現自繁自養一條龍養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