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可促進山雞采食和飲水,增加運動,促進骨骼,肌肉增長,并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合理的光照,除利用自然光照外,還應補充一定的人工光照。以下是農村養殖網對山雞育雛燈照時間與山雞苗啄癖的防治還有開食技巧,供大家參考!

燈光的主要作用:
一是照明,便于山雞采食和飲水。以及飼養管理人員工作。
二是促進山雞的生長發育和性成熟,光照時間:1-7日齡內雛 ,實行20小時至全日光照,8-14日齡的雛山雞采用16小時的光照;15日齡以后公雛實行12小時光照。母雛則進行14小時光照。光照強度每平方米用2瓦燈泡即可。光照較弱時,山雞安靜,溫馴,活動少,生長快。光照較強時,山雞顯得神經質,敏感易驚群,活動量大,易發生互斗,啄羽,啄趾,啄肛,黃光,青光易導致山雞發生惡癖,而橙黃,紅,綠光則不易使山雞發生惡癖。
山雞0-3日齡: 光照時間24小時
山雞4-7日齡: 光照時間22-20小時
山雞8-30日齡: 光照時間18-12小時
山雞30日齡以后: 自然光照
光照強度:
1周齡山雞,可按每15平方米的雞舍,在2米高的位置掛一個40瓦的燈泡
2周開始,按每平方米1.5--2瓦的計算燈泡瓦數與個數。

山雞啄癖防治要點
雛山雞啄癖防治要點雞常在5日齡開始發生啄癖,以啄肛肯羽為主。
1) 防止啄癖,可采用斷喙方法。在14-20日齡,結合疏散密度,分群,防疫等工作,斷喙1次,以后(50-60日齡)再進行一次斷喙。
斷喙時只斷上喙,不斷下喙,斷去上喙的1/4-1/3,不超過1/2,形成上喙短下喙長即可。要注意,斷喙時切勿把舌尖切去。
2)控制密度:雉雞飼養密度不超過5只/平方米,每群不超過80只 ,提供足夠大的飼養面積,避免山雞之間互相干擾,爭斗,
3)戴眼罩:應采用透明的紅色眼罩,配以由尼龍或鐵絲制成的鼻針,從而將眼罩架于喙上,別針則通過鼻腔以固定眼罩。
4)在9-11周齡時,在飼料中添加1%的羽毛粉或添加2%的生石膏粉
5)圈內掛青菜,誘引雞群叼菜,分散其啄羽,啄肛的精力,或者在育成網舍內種植一些玉米等作物,即可起到防雨,遮蔭的功能,又可減少叼啄現象的發生
6)適當補喂青菜和青草。
山雞養殖開食技術
山雞首次喂飼料稱為開食,飲水1-2小時后即可開食。 開食的早晚直接影響雛山雞的成活率,開食過早,山雞大部分不會采食,影響山雞的整齊度,即使能夠采食也會造成消化不良,引起各種疾病。開食過晚,又會影響生長發育。增大死亡率。
第一天開食可喂粗蛋白為25%以上的全價配合飼料。山雞最好采用濕喂法,1日齡在墊紙上撒飼料。任其自由采食,第2天開始,逐漸改用食槽料桶,讓山雞自由采食。飼喂次數:1-7日齡每日8次,8-21日齡每日6次,21-30日齡每日5次,31-60日齡為4次,飼料要保持新鮮,每次給料不要太多,以吃好為宜。

山雞苗的通風技術
通風是山雞養殖育雛階段必需掌握的一個技巧,山雞大腸桿菌和支原體綜合感染癥,己經是危害山雞養殖業的頭號殺手。很多山雞養殖戶的野雞在10日齡左右大規模出現眼睛紅腫,流眼淚,進一步發展到山雞眼晴嗐掉失明,大量死亡,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主因就是通風沒有做好。山雞育雛溫度要求高,育雛飼養密度大,同時雛雞代謝率高,每天需要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糞和尿,糞尿及撒落的飼料一起發酵,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這些氣體濃度高,雛雞易患呼吸道疾病, 眼病,且易患雞瘟死亡率提高,加之山雞苗雖然很小,但新陳代謝旺盛, 比其他禽類需要更多的新鮮空氣 ,因此在注意保溫的同時,又要適當的開窗通風換氣,以排出室內的二氧化碳和氨氣等有害氣體。
但在冬天,必須在中午氣溫較嘎的時候,開小窗通氣或在門窗上掛通風簾,使新鮮空氣緩慢進入,不讓風直接吹到山雞苗身上, 以防感冒。一般以人進入育雛舍內無氣悶感覺,無刺鼻氣味為宜,在冬天育雛和育雛前期,可在育雛舍安裝風斗或紗布氣窗等辦法,使冷空氣逐漸變暖和后流進室內,3周齡后,可選擇晴暖無風的中午,開窗通風透氣。通風透氣要注意避免空氣直接吹到山雞苗身上,而使其著涼感冒,也忌間隙風,育雛箱內的通氣孔要經常打開換氣,尤其在晚間要注意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