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溫度 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重要因素,給雛鴣提供適宜的溫度,能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加速生長發育,不當的高低溫是導致疾病發生的應激因素,各齡雛鷓鴣對溫度的要求見下表。
雛鴣體小,消化機能較弱,吃料少,產熱不多,而單位體表面積大,散熱多,容易受外界影響。因此應該經常巡舍,觀察鴣群的動態,判斷溫度是否合適。如溫度適當時,雛鴣表現活潑,分散在育雛器內,食欲旺盛;溫度過高時,雛鴣遠離熱源、采食量減少、飲水量增多、張口呼吸、糞便稀;溫度過低時,雛鴣互相擠壓、縮頸、食欲減退、堆集在熱源下。
2、濕度 育雛時環境濕度對雛鴣生長很重要,如濕度過大則體表散熱困難、食欲不振、易患病;濕度過低雛鴣羽毛干、易有啄毛、啄肛及啄趾現象。適宜的濕度是1周齡內60%—70%,一周后55%—60%。
3、通風換氣 雛鴣生長快、代謝旺盛,舍內應有足夠的新鮮空氣,才能使雛鴣生長快。在保證一定溫度的前提下,適當打開門窗換氣,但又不要使雛鴣受涼。
4、密度 各日齡鷓鴣的飼養密度是:1—10日齡每平方米80—100只,10日齡—4周齡每平方米50—60只,4—13周齡每平方米30—35只。
5、光照 出殼一周內雛鴣可實行全日制光照,一周后采用20小時光照,以后隨日齡增大而減少光照時間,且光照不宜太強,每平方米2瓦,否則容易出現啄羽,啄肛、趾等惡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