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容易患上的疾病包括干枯病、白點病、腸胃炎、寄生蟲病等。
干枯病:發病原因為水溫過高,患病水蛭食欲不振,外表消瘦,身體失水萎縮并發黑。
白點病:由小瓜蟲引起,患病水蛭游動遲緩,體表會出現白點泡狀物。
腸胃炎:患病水蛭食欲不振,肛門紅腫。
寄生蟲病:患病水蛭腹部出現硬性腫塊,腫塊有時呈對稱性排列。

一、水蛭容易患上哪些疾病
1、干枯病
(1)癥狀:由于溫度過高而導致,患病水蛭食欲不振,不活動,其外表消瘦無力,身體失水萎縮并發黑。
(2)防治:將病蛭放入1%食鹽水中浸洗10分鐘,每天浸洗2次,之后拌料投喂酵母片或土霉素,并增喂含鈣餌料,以提高水蛭抗病能力;養殖期間加大流水量,這樣可降低水溫。

2、白點病
(1)癥狀:由小瓜蟲引起,病蛭食欲減退,厭食,活動遲鈍,體表出現白點泡狀物,游動時身體無法保持平衡。
(2)防治:將病蛭放入2毫克/升的硝酸汞中浸洗半小時,每天浸洗2次;定期消毒,每個月全池潑灑1-2次漂白粉。

3、腸胃炎
(1)癥狀:發病原因為水蛭攝食了變質餌料或難以消化的餌料,發病后食欲不振,肛門紅腫。
(2)防治:用0.4%磺胺脒唑與餌料拌勻后投喂,或拌料投喂0.2%土霉素,每天投1次,連續投喂6天,日常飼喂時要確保餌料的品質和新鮮度。

4、寄生蟲病
(1)癥狀:由原生動物單房簇蟲的寄生而引起,病蛭身體腹部會出現硬性腫塊,硬性腫塊有時呈對稱性排列。
(2)防治:發現患病水蛭時要隔離消滅病原,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大面積傳染。

二、水蛭養殖注意事項
1、養殖方式:以精養、粗養為主。精養時,應注意保持適宜的養殖密度,養殖場地的周圍需栽培一些水生植物,這樣可以為水蛭提供天然餌料。粗養時,需注意選擇無污染的水域作為養殖場所,同時還要考慮場地水溫、水位及浮游生物等。
2、水質管理:水蛭生命力極其頑強,對水質要求不高,粗養時要注意避免周圍環境受到的污染,精養時要定期換水,每隔12-15天換1次,同時還需保持池水的透明度。

3、日常管理:日常投喂后需及時清理池中的食物殘渣,以免污染水質,同時日常管理中還需根據季節、溫度的變化適時調整水位,以便水蛭生長。
4、防止外逃:養殖期間要做好防逃措施,養殖池底部可鋪設防逃道具,并修建防逃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