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破腹病
[病因及流行情況] 由弧菌侵入所致。
[臨床癥狀] 病鮑分泌粘液增多,外套膜與鮑殼連接處變為褐色并易分離,嚴重時外套膜多在內臟角狀體處破裂,內臟裸露,上、下足肌肉變軟腐爛致死。
[防治措施] 在每立方水體中,施用2片復方新諾明(首次加倍),或施用1克/立方米溴氯海因藥浴,均可獲得療效。用藥時間最好在下午5時左右,此時池內停止流水4~6小時,結合充氣增氧,堅持5天時間為宜。
五、潰瘍病
[病因及流行情況] 由溶藻弧菌感染而引起,并由海水中的病原菌通過鮑體的上皮組織進入體內,繼而進一步侵入血竇和神經鞘周圍。此病發生的高峰期多在春末和夏初,為中國目前流行較廣的病害之一,其死亡率可達60%。
[臨床癥狀] 病鮑表現在足、外套膜水腫,呈現大小不一的潰瘍,致使足部、觸手松弛,內臟團和中部萎縮、無法翻轉,嚴重者直至發生死亡。
[防治措施] 可采用水科院南海所研制的CP95藥物進行靜水藥浴,每立方水體中投放CP95藥物8克藥浴病鮑2小時,也可采用每立方水體中投放CP95藥物4克藥浴24小時。
六、“裂殼病”
[病因及流行情況] 該病由球狀病毒引發,該種病毒在血細胞質中裝配,具雙層囊膜,無包涵體,大小在80納米左右。傳播途徑為水平傳播,最大可能是經口進入體內。本病多發生于鮑苗的室內越冬期或室內育成期,也可能造成比較嚴重的危害。
[臨床癥狀] 病鮑的足部變瘦、色澤變黃并失去韌性、足表面常帶有大量黏液狀物,貝殼變薄、殼外緣稍向外翻卷、殼孔之間因貝殼的腐蝕而呈現相互連通狀,同時還出現活力減弱、攝食量下降、軟體部消瘦萎縮等癥狀,繼而逐漸死亡。
[防治措施] 對該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采用以預防為主的措施,防止發病與感染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