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力越來越大,網目越來越密,燈光越來越強,捕撈生產是大小通吃,趕盡殺絕。”
央廣網北京9月1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 發出感慨的是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總工程師童加朝。近日,浙江漁場伏季休漁期結束,全省兩萬余艘合法捕撈漁船正式開漁,但是,除了這2.2萬艘合法捕撈漁船外,還有約1.2萬艘“三無”漁船,即無船名號、無漁業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的漁船也加入了捕魚行列。與此同時,為爭奪資源,漁民大量采用拖網、帆張網、燈光圍網等資源殺傷大的作業方式,大大超過資源承載力,直接導致漁場資源持續惡化,使得浙江漁場的漁業資源面臨危機,尤其是大黃魚、烏賊已經基本衰竭。
縱橫點評:
“竭澤而漁,則明日無魚”的千年古訓大家耳熟能詳,但國內部分漁場,卻用現實行動為我們樹立了反面典型。可持續、留余地的生態理念,折射的是一種發展觀,走出竭澤而漁的困境,不僅需要從監管制度的頂層設計上重拳出擊,更重要的是,從生態理念上實現思想轉彎。不要讓最后一條魚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