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蟶子養殖中的主要敵害有魚類、螺類、尋氏短齒蛤、章魚、海星、海燕、蟹類、海產渦蟲及附著生物,防治方法有:
(1)敵害魚類的防治:首先應在養殖區周圍欄網片、葦泊等防止害魚的進入,一旦有害魚進入,可用魚藤精或茶餅清除。一般魚類用1%的魚藤精乳汁即可殺除。茶餅每畝灘面用量4~7.5公斤。茶餅對縊堅有殺傷作用,故切勿在堅田使用。
(2)敵害螺類的防治:肉食性螺類也是蟶子養殖的敵害。如紅螺、扁玉螺、福氏玉螺、斑玉螺、荔枝螺等。它們能用足包纏住蟶子,待貝死亡后吃其肉,或分泌一種酸性物質,在貝殼上穿一孔,吃食貝肉。玉螺、殼蛞蝓常潛入泥下,可用0.2~0.3%的石炭酸噴于灘面,迫使其出穴,然后捕捉。但在蜆田內使用時,濃度應低于0.1%。
(3)尋氏短齒蛤:又稱牛皮癩,是埋棲蟶子的敵害。常在5~6月份大批出現在蟶子育苗場及養成區,覆蓋灘面,侵占幼貝附著的地盤或影響蟶子的攝食和呼吸,甚至將蟶子弊死。發現短齒蛤時,可組織人力采捕,或用耙、樹枝等在灘面上拖拉,拉斷足絲,使其隨潮水漂走。
(4)章魚的防治:章魚有長蛸和短蛸常在蟶子養殖區筑穴潛居,漲潮時出穴吃食蟶子,它是縊蟶、泥蚶、砂蜆、扇貝、鮑魚的敵害。在養殖管理中,慶經常尋找蛸洞挖捕,或利用章魚喜在螺殼產卵的特點,在其產卵期利用螺殼捕捉。
(5)海星、海燕的防治:海星和海燕對你工潮線以下的扇貝、鮑魚、特蠣、砂蜆子等危害嚴重。海星大量繁殖時,可造成扇貝大量損失。因此,在蟶子養殖區,必須消除海星和海燕。使用底拖網捕撈,捕到的海星運到陸上漚肥,不可撒碎后扔到海中。因為,海星的再生力很強,破裂的每一部分均能重新形成新的個體。
(6)蟹類的防治:蟹類能損害貝苗或成貝,尤其是日本歸侵害蟶子嚴重。因此,采苗場或育苗場事先應每畝撒菜餅4公斤清除蟹類。
(7)海產渦蟲的防治:渦蟲是一種姜片狀的橢圓形的動物,體長3~6厘米,寬1.2厘米。春、夏在養殖區出現主要危害養殖的蜆子。清除渦蟲的辦法是在晴天時,每畝蜆田撒菜餅4~5公斤。
(8)附著生物的防治:蟶子的附著物有藤壺、海鞘、苔藤蟲、穿孔海綿等,它們侵占養殖牡蠣的固著基,或附著在蟶子的殼上,影響蟶子的生存、攝食和呼吸。可利用藤壺與 蟶子繁殖的差別,正確掌握采苗季節,減少藤壺附著量,對附著在巖礁或牡蠣采苗器上的藤壺,在牡蠣附苗前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