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貝是扇貝育苗的基礎,親貝的好壞關系到育苗的成敗。近年來不少育苗單位的親貝發生了大量死亡現象,給育苗生產造成較大損失,甚至無法進行正常生產;同時也給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不利影響。研究扇貝親貝死亡原因并進行有效預防,是眾多育苗場及廣大養殖戶的普遍心聲,現根據本人的生產實踐,以海灣扇貝為例,談些有關體會,希望對有關人士有所幫助。
親貝死亡的原因分析導
致扇貝親貝死亡的原因是復雜和多方面的,從目前不同地區和不同海域親貝死亡的時間、延續的期限和程度特點進行對比分析來看,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體質問題:體質差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入溫室前培育較差,營養積累不足,再加上環境的改變,致使其易感染疾病而死亡。
2.種質退化:發展扇貝養殖至今,較早的地區已有30年的歷史,起步較晚的地區也有10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由于開發新品種和老貝種提純更新步伐遠遠跟不上扇貝養殖發展的要求,致使品種單一,近親繁殖現象嚴重,扇貝親貝個體偏小,體質變弱,苗種種質退化,抗病能力降低,增加了病害的發生率。
3.外部環境污染:由于海域養殖的無序發展及工農業的污染,致使海區水域環境惡化,水質越來越差,污染事件時有發生,有時用污染的水來培育親貝,極易造成病害的發生,引起大量死亡。
4.操作不當:在親貝運輸、倒池等過程中,操作不當引起親貝受傷,或在親貝培育過程中不注意清刷網箱,水體交換受阻,致使親貝體質變差,易被細菌侵襲而患病死亡。
5.環境變化大:有時育苗場不是在當地準備親貝,這樣往往因溫度、鹽度、水質等環境因子差異太大,造成不適而死亡。
6.病毒或細菌疾病暴發:根據有的親貝死亡具有暴發性或死亡率高的特點,以及瀕死扇貝外套膜萎縮嚴重,肉柱腐爛等癥狀,不排除病毒或細菌感染的可能。
7.密度太大:有時由于密度太大引起局部缺氧,或因密度太大,親貝相互咬合,引起受傷而死亡。
針對上述幾種造成親貝死亡的原因,在生產中應采取下列措施降低親貝的死亡,減少損失,有的措施我們也已實行,取得了較好效果。
預防親貝死亡的措施
1.重視親貝的選擇:選擇好的種貝做親貝是提高親貝成活率的有效措施。要選擇殼高大于5.5厘米,濕重大于30克,殼面潔凈光滑,體質健壯,活力強,無病癥,外套膜伸展并緊貼殼口,鰓完整,生殖腺肥大,肥滿度大于30%的扇貝做親貝。
2.掌握好培育密度:無論是采用多層網籠還是單層浮式網箱培育,放養密度都不宜過大,一般100個~120個/每立方水體為佳,嚴防密度過大。網籠或網箱中單層的放養密度也不應過密,以不疊加為好,防止相互積壓重疊
3.加強親貝的培育:親貝入溫室的時間早晚不一,有的在元旦之前,而有的在2月中下旬,無論是何時入池都應提前備好親貝并加強培育。
(1)加強入池前的培育:有的育苗場購來扇貝后不是直接進入溫室培育,而是選擇一個較適宜的海灣或池塘在室外培育,這樣就要注意選擇海水透明度較大,水中懸浮泥沙較少的水域來暫養。平時注意觀察親貝的攝食及活動情況,注意補充餌料及清洗網籠。
(2)注重入池后的管理:這是親貝培育的重要環節,首先要控制好溫度,對于親貝入池較早的場家,前期若水溫較低,扇貝活力差,抗病力也差,體質差的扇貝極易死亡。此時可將溫度適當提高,一般海灣扇貝在6度~8度為宜。以后可根據生產安排確定升溫時間,提前20天~30天升溫,升溫速度也不應太快,每天0.5℃~1℃即可。嚴防升溫太快親貝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