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一批貨值7.37萬美元,約2.1萬尾珍珠龍膽石斑魚魚苗在福建東山檢驗檢疫局監管下乘坐活水運輸車踏上前往越南的“一帶一路”之旅。據悉,這批魚苗將在24小時內抵達廣西東興口岸通關,系全國首次出口石斑魚魚苗。
以珍珠龍膽品種為代表的石斑魚肉質細嫩、成長快速、抗病力強、價值較高,極具市場潛力。其魚苗培育處于整個產業鏈的上游,屬核心技術,附加值遠高于成品魚。福建逸昌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以下簡逸昌公司)負責人林鈴生介紹,過去石斑魚育苗和養殖技術多掌握在臺灣養殖企業手中,公司長期進口臺灣成品魚供應大陸市場。石斑魚的廣闊市場前景促使公司大力研發育苗和養殖技術,與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合作建立工廠化室內循環水健康養殖基地,模擬野外環境,利用海水循環系統智能化控制溫度及含氧量,大大提升了成活率和產品品質。
在“一帶一路”大潮下,政府有關部門積極牽線搭橋,促成逸昌公司與越南農業部簽訂石斑魚養殖項目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雙方在越南河靜省合作投建石斑魚養殖項目,由逸昌公司提供魚苗并派出技術人員赴越指導,該公司以技術入股形式參與養殖場的投建經營。
越南水溫較高、自然環境優越、人工成本低廉,發展水產養殖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長期受困于技術瓶頸,產品種類和產量受到限制。我國水產養殖技術在近年來取得長足發展,成為越方技術引進的重點對象。“我們東山水產品出口居全國之冠,但長期以來都以低價值加工產品輸出為主,乘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東風,我們掌握了石斑魚魚苗培育技術并開展技術輸出,這不僅幫助海絲沿線國家發展水產養殖業,還對我國水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東山縣副縣長遠洋評價道。
魚苗屬于活水生動物,養殖企業要取得相應資質,出口前還需進行嚴格的檢疫并取得衛生證書。面對無經驗可借鑒的情況,如何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盡量提高通關速度,成為擺在檢驗檢疫部門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東山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成立了專案小組,提前介入,宣講檢驗檢疫政策,指導企業申請出口水生動物養殖場注冊,僅用4天時間就完成注冊申請、考核和報批流程;多次與福建檢驗檢疫局進行溝通,試行“監管前移、隨驗隨放”措施,提前開展安全風險監控和疫病監測,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的同時大幅提高通關速度;為實現魚苗存活率最大化,還主動協調有關部門派出專家指導企業解決魚苗運輸途中水溫控制、氧氣保障、密度控制等技術方案。
記者了解到,這次成功出口后,企業將回購越方部分養殖成品供應國內市場,形成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良好貿易形態。此外,還將與臺灣地區石斑魚養殖業開展深度合作,進口臺灣優質魚卵進行良種培育,根據臺灣市場變化進出口魚苗或成品,形成兩岸石斑魚產業動態互補的局面。在可預見的未來,石斑魚的“一帶一路”之旅必將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