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新一二圍村盧老板,養殖一泥鰍塘,放苗30萬,現規格17頭/斤,水面4畝,水深1.5米。2015年5月初開始零星死魚,期間用殺蟲、消毒、凈水等藥物,爛身、死亡逐漸增加至每日100斤。魚中拋網見多爛身,放棄出魚。
2015年6月13日,已停料3日,亞硝酸鹽0.6mg/L,氨氮0.5mg/L,溶解氧5.87mg/L。當日采用“速解安(12包)+優肽(6包)” 外潑。
2015年6月14日,死亡100斤左右,指標同上。
2015年6月15日,亞硝酸0.5mg/L,無氨氮,“速解安(6包)+優肽(6包)”第二次外潑。
2015年6月18日,開始喂料第一天,水面泡沫減少,水色稍顯清亮,無氨氮,亞硝酸鹽0.3mg/L,死亡無增加,多數打撈死魚為爛身,游水魚減少。
經公司研究所檢驗,在泥鰍脾臟分離得氣單胞菌。
分析:此塘臨近一泥鰍塘同有爛身,死亡數量維持每日20~40頭,規格10條/斤,用藥相對少、簡單。本例引起爛身死亡數量大且無減少,多與用藥刺激相關。水質污染嚴重,加之大量換水無法穩定生態。所以“速解安+優肽”潑水配合停料,不換水,改善用藥后的毒水,調節菌相,逐漸恢復平衡,亞硝酸鹽、氨氮得以轉化,并控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