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在宜都市清江綠色產業園內,中華鱘物良種繁育與生態循環水養殖技術服務中心建設項目計劃構建基于RFID技術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這是我市鱘魚養殖首次引入該系統。
該項目總投資超過3000萬元,由湖北天峽鱘業有限公司承擔,將建設綜合樓網絡服務平臺,建設中華鱘物良種救護、繁育技術推廣中心1.6萬畝,建設游客接待中心2000平方米。同時,購置研發檢測設備、信息發布系統以及基于RFID技術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等設備700余臺。
天峽公司的主導產品魚子醬及其鱘制品當前以出口為主。該公司從2003年起,開始推行“公司+基地+農戶”鱘魚產業化運作模式。到2010年,帶動宜都、長陽、秭歸、當陽、遠安等縣市鱘魚養殖戶2900余戶,年產鱘魚1萬余噸,實現產值5億多元。
項目建成后,可以對鱘制品生產過程進行全監控,追溯系統將為產品配備射頻卡,為專營供銷商提供閱讀器,實施從田頭到餐桌的跟蹤管理,進行標準化、規劃化生產和加工。在任意一個生產環節,實現對任意批次產品的溯源,保證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這將使我市鱘魚產品達到歐美等發達國家對食品安全可追溯的嚴格要求,對打破出口水產品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有重要意義。
此外,該項目還可以帶動項目區年增產鱘魚1萬噸以上,間接產值3億元,帶動農民增收1.2億元,間接新增就業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