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腸炎病
中華鱘腸炎病多發生于全長30 . 5 ~ 35 . 0 毫米的仔鱘,也見于幼鱘和成鱘。病魚多靜伏水底,呼吸急促,不吃食。
外觀可見十二指腸和瓣腸充血紅腫,胃多充氣脹大,肛門突出、腐爛。感染率70 %~90 % ,危害性大,目前無有效治療方法。注意保持水質清潔,及時清污,經常對養殖池進行藥物消毒,活餌料在投喂之前用藥物清洗(10 微升/升孔雀石綠15 ~ 20 分鐘)消毒等,對預防該病發生有較好效果。
2 .水霉病
多發生于魚卵孵化和幼爵培育過程中,嚴重感染水霉病的卵、仔爵和幼鱘死亡率高,且難于治療,因此應以預防為主,方法與其它魚類相同。
3 .泛池
中華鱘窒息點較高,為2 . 261 ~ 2 . 887 毫克/升,極易發生泛池事故,造成巨大損失。泛池時鮮魚表現為上下沉浮不安,多次仰腹朝天,時間稍久即窒息死亡,下沉水底。若能及時發現,及時注人新水,可避免損失。此外,當水體溶氧量長期低于5 ~6 毫克/升時,鮮魚雖能存活但生長停滯,體質減弱。
4 .敵害生物
中華鱘仔鱘和幼鱘養殖主要的敵害生物有水老鼠、貓和青泥苔。前兩者為直接捕食仔幼鱘,后者是由于幼鱘被池中青泥苔掛住,不能退出而死亡,應及進對這些敵害進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