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后,消費者網購大黃魚后,既可到門店取貨,也可選擇送貨上門,有效解決了‘最后一公里’制約。”尤信鈴說。
推動大黃魚產業轉型
“最后一公里”打通后,“互聯網+大黃魚”漸入佳境。互聯網的現代化手段,也開始倒逼大黃魚產業改變傳統銷售思維,重建銷售鏈條,持續健康發展。
“‘廠家—總經銷—批發商—零售商’的舊鏈條被打斷,廠家直達消費者的模式得以實現。省去中間環節后,成本可節省大約20%,一條在超市賣50元的大黃魚,網上只需35元就可買到。”尤信鈴說,“同時,終端消費者需求和反饋能直達養殖戶和企業,有效解決漁民對市場反應慢和銷售難問題。”
“2011年,公司電商銷售額不足100萬元,2014年已達1000萬元。”對大黃魚觸“網”的后續效益,金盛董事長尤信情信心十足,“這還只是與七八個電商平臺合作的成果,今后我們的電商合作伙伴將達三四十個,加上配送技術的完善,增長可想而知。”
阿里“碼上淘”項目銷售總監任濱介紹,目前寧德市漁業協會已與淘寶網合作寧德大黃魚的可追溯體系項目,從寧德運出的大黃魚將有二維碼“身份證”,消費者通過手機淘寶掃一掃,便可快速追溯其產地信息,識別真偽。該體系將能從源頭監控大黃魚產品品質,進行原產地保護,也有利于品牌宣傳和推廣。
據悉,目前大黃魚產業已初步構建了區域發展規劃、標準化與品牌工程、知識產權工程等10大工程組成的產業支撐體系,“互聯網+大黃魚”已納入其中。
隨著產業體系不斷完善,2014年,“寧德大黃魚”公共品牌價值從前一年的6.34億元增到10.7億元。業內估計,這一品牌價值還將隨著“互聯網+大黃魚”的推動快速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