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銷售的一種從大陸進口的淡水魚里,發現了致癌化學物質——孔雀石綠。繼比目魚、石斑魚和歐扁(歐洲產的鯉科淡水魚)之后,鯪魚成為第4種被污染的淡水魚。
食品安全中心的審計員HoYuk-yin表示,在18尾鯪魚樣品中,有一尾被查出包含有毒物質。樣品來自CheungShaWan食品批發市場,是從廣東省佛山的一家已注冊漁場進口的。該中心已經通知北京和廣東省政府停止向香港出口淡水魚。
孔雀石綠是一種合成染料,用于絲綢、羊毛、黃麻、皮革、棉花和紙張染色,并用于漁場真菌感染處理。科學家表示,霉素含量過高可能導致癌癥和基因變化。
所有已登記漁場供應給香港的淡水魚都應是無化學成分的。但是Ho表示,測試并不能讓人滿意。幸好我們有監測機制,能夠迅速地找到來源。周日,當地賣主停止了從大陸進口40種淡水魚蝦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