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牟平區海灣扇貝的養殖戶們都在發愁,自5月份開始投苗養殖,3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扇貝個頭卻不見長,規格仍然只有3毫米。省水產研究所專家初步判定養馬島海域養殖扇貝生長緩慢是由于浮游微藻爆發導致網籠堵塞,貝類無法濾食餌料所致,并基本排除溢油污染和工程疏浚產生懸浮物等原因。
“往年這時候,最小的扇貝也長得差不多一元硬幣大了。”牟平養馬島楊家莊的扇貝養殖戶王德武拿著從籠子里露出來的小扇貝苗說。記者看到,這些扇貝苗半張著“嘴”,打開以后,里面的扇貝肉顏色發暗,王德武說,這樣的扇貝已經死了。
據了解,今年牟平區淺海養殖面積1萬余畝,其主要養殖品種為海灣扇貝,養殖業戶600多戶。自5月下旬起,海灣扇貝一直處于不生長狀態,并出現部分死亡的現象,現在規格仍為3毫米左右,有的養殖戶已經買了4茬苗種,還是不能維持正常生產。
“我們莊上的養殖戶,基本上都購買了兩次扇貝苗。第一次發生死亡后,我們以為是苗種或者是技術問題,后來再次投苗仍然不長,也不知道到底是為什么。”一位姓姜的養殖戶說,這段時間海水的可見度降低,有大量海藻繁殖。“扇貝不長甚至死亡的情況在養馬島養殖區非常普遍。”
而據牟平區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王傳超介紹,6月下旬至7月11日,牟平區姜格莊鎮、大窯鎮、養馬島度假區海灣扇貝養殖戶先后5次向牟平局反映此類情況,累計達200多人。
據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赤潮簡報>第1期》稱,排除工程施工原因造成懸浮物污染引起養馬島等海域水色異常、透明度偏低現象,并初步判定,水色異常原因是由浮游微藻———蛋白核小球藻過量增殖所致。同時,初步判定養馬島海域養殖扇貝生長緩慢是由于網籠堵塞造成貝類無法濾食餌料造成的。
扇貝出苗率普遍偏低
今年扇貝價格或將推高
“500萬個苗種,才出了1000多籠扇貝苗,出苗率太低了。”王德武嘆息,按照往年的經驗,500萬個苗種可以出苗9000多籠。這500萬個苗種已經是他第二次購買了,第一次購買的350萬個苗種,所剩無幾。
王德武告訴記者,他家里一共有近萬個籠子,每年的養殖數量差不多。原來買600萬個扇貝苗,籠子正好可以全部用上,今年,他家大量的扇貝籠都閑置了。“往年的出苗率最高的能達到85%,最少也在60%左右,今年最高的出苗率也只是30%。這樣的出苗率不用說減產了,可以說是絕收,有收成也只能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王德武推算,今年扇貝價格或將推高,扇貝行情會好于去年。“牟平扇貝在煙臺扇貝中占的比例也算不小了,減產之后,整個扇貝市場的價格應該會走高。去年豐產的情況下,扇貝丁23元/斤,今年的價格怎么也得漲兩成啊。”
苗種好壞都買不到了
苗種是養好扇貝的先決條件,沒有苗種就沒有收成。讓王德武和養殖戶們無奈的是,五六月份還能買到扇貝苗,而現在苗種好壞都買不到了。“到了8月份想養殖什么海產品都晚了,大家只好都閑著。”一位姓楊的養殖戶告訴記者,家里雇的4個長工,現在自留下了兩個。“海里不養東西,沒有多少活干,還要發工資,我就先給他們放假了。” 3個月的海灣貝只有拇指蓋大小,扇貝籠子上黏著厚厚的藻類,在王德武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養馬島中心漁港。港口附近停靠的小漁船上是養殖戶早上收回來的扇貝籠。
幾個扇貝籠從遠處看起來黑乎乎的一片根本看不清它的網孔。用手一摸,籠子上的東西粘在手上黏乎乎的。“這些扇貝籠子原來都是綠色的,現在都分不清顏色了。”王德武說,“不知道是不是這些東西做的怪,但是長的這么密集,扇貝肯定受影響。怎么能3個月才長這么點大小呢!”
從岸邊看,海灘淺處的海水有些稍微變色,能見度不高。附近的漁民說,從5月開始,漲潮的時候海水能清澈一些,退潮后海水就相對渾濁一些。
煙臺部分海域水色異常
記者從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除了牟平,煙臺部分區域的扇貝也出現了“不長個”的情況。而作為主產區的萊州,扇貝的長勢良好。為查明扇貝死亡、生長緩慢原因,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煙臺大學、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市水產研究所等專家、技術人員組成調查組,先后3次趕赴牟平區扇貝死亡海域進行調查監測。
無獨有偶,就在調查中,芝罘區也報告管轄海域內出現水色異常現象,調查組一并進行了調查監測。監測結果表明:牟平區、芝罘區水色異常海域,未發現油膜及其他明顯漂浮物,各項海水水質分析結果均符合海水功能區水質標準要求。工作人員稱,“水質達標,說明影響扇貝死亡和緩慢生長的另有其因。”目前,可基本排除溢油污染和工程疏浚產生懸浮物導致扇貝死亡。
根據山東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的初步結論,水色異常原因是由浮游微藻———蛋白核小球藻過量增殖所致。初步判定養馬島海域養殖扇貝生長緩慢是由于網籠堵塞造成貝類無法濾食餌料造成的。
下一步,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將繼續做好監視監測工作,同時組織漁業技術專業人員對養殖人員進行科學生產指導,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恢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