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位于即墨的青島國家海洋科研中心水產種苗產業化基地,記者在省海水養殖研究所的多寶魚科研養殖場看到,三個養殖池中,只有拳頭大小、灰色的多寶魚正在游動,這些就是進行試驗的多寶魚。據該研究所專家介紹,從歐洲引進的多寶魚都是優良品種,考慮到難以適應本土的養殖環境,就想辦法通過與國內品種雜交的辦法,既讓它們“服水土”,又可以改善苗種品質。專家表示,“混血”多寶魚不但不容易得病,而且大小病都可以靠吃不會對人體有害的中草藥治愈。
“目前多寶魚苗種質量有所退化,導致了多寶魚品質退化,只能通過雜交改善苗種,”“中國大菱鲆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說,近幾年隨著我省多寶魚養殖規模的迅速擴大,多寶魚疾病呈現出上升趨勢,有些養殖戶使用化學藥品來減少多寶魚的死亡率,特別是苗種階段長期使用抗生素,造成苗種質量下降。據介紹,“混血多寶魚”目前已經選育出兩代,由于新品種需繁育到第五代之后品質才能穩定,所以暫時還處于研究階段。據介紹,最多五年的時間,“混血多寶魚”就能上餐桌。
多寶魚今年減產三成多
“因為去年的藥殘事件,很多養殖戶都轉產了,”今天下午,膠南市漁業流通協會韓坤新會長表示,出于對多寶魚養殖風險的擔憂,今年包括他在內的多家養殖戶都放棄了養殖多寶魚。據初步估算,膠南市三成多的養殖戶已不再養殖多寶魚,此外80%的養殖戶也減少了養殖規模,今年膠南市養殖產量70萬斤左右,減產三成多。盡管價格有所恢復,但目前出廠價還是比藥殘事件前便宜了20%,每斤2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