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上午9時,武漢市新洲區雙柳街漁民在長江意外捕獲一條長3.3米、重約350公斤的野生中華鱘。由于中華鱘受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將其帶回荊州救治。
據新洲漁民張錦稱,昨晨7時,他和妻子從雙柳街葉家洲渡口出發,駕船抵達長江牧鵝洲水域布網捕魚。9時許,夫婦倆開始收網,感覺網異常沉重,兩人合力拉網一看,原來是一條“巨魚”。多年捕魚的張錦仔細辨認,發現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立即通知當地漁政部門。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荊州基地工作人員聞訊抵達現場,對中華鱘進行體檢,發現其頭部、尾部有明顯劃傷,屬于陳舊性傷痕,但通過B超檢查診斷中華鱘還受了一定“內傷”,便用擔架將其抬上專用車輛,吊裝江水,送往荊州進一步檢查治療,待康復后放歸長江。
據長江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杜浩介紹,中華鱘常年棲息于近海底或大江大河,秋季就會上溯至江河上游產卵場繁殖。然而,據該所通過解剖食卵魚監測發現,中華鱘卵平均含量1998年為20粒左右,而到2008年以后一直為零。“如果不及時加強保護,野生中華鱘將面臨滅絕危險。”杜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