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一條魚何以吸引香港的客人?鯛魚是由臺商林永青引進,經過3年的潛心研究,對這種只適合在熱帶、亞熱帶生長繁殖的魚類進行了育種改良,于2009年培育出了能夠抗寒過冬的臺灣鯛新品種。如今,林永青不僅成立了昆山臺灣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還規劃建設了臺鯛養殖基地,總體規劃面積950畝,總投資3600萬元,去年一年的產值已經超1000萬元。
林永青認為,農業不一定就比不上工業,只要有科學的生產方式、現代化的管理方式,拉伸農業產業鏈,就一定會取得更好的發展。于是,去年年底,臺灣鯛故事館應運而生。
“故事館既是一個餐廳,更是一個銷售平臺,它不僅展示了臺灣鯛的科普知識、循環農業的知識,還可以對魚進行深加工,最終讓消費者更深入地了解現代農業,開拓更多元的銷售渠道。”林永青告訴記者。
走進故事館,記者看到,菜地里不少蔬菜長勢喜人,畜牧區內養殖的家禽正在悠閑地散步。館內人氣頗旺,已經成為臺商經常聚會的地方。“我們根據臺灣鯛的特點開發了20多道菜系供客人品嘗。客人愿意,還可以去廚房學習制作。”該館總經理喬守慶告訴記者。
從基地化的養殖,到故事館的深加工和銷售,臺灣鯛的業態已經從農業轉向了服務業,完善了農業的產業鏈。“今后,我們還會積極發展循環農業,實行種子工程、開發新的農業產品,比如中藥生蔬等,最終再通過多渠道的銷售,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林永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