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鳊魚是草食性魚類,腸管長可達(dá)到體長的3 倍。主要食苦草、眼子菜等。在春末夏初,攝食強(qiáng)烈,腸管充實(shí)度高。在冬季,因水草不能生長,則攝取一些小雜魚或高等植物的果實(shí)作為食料,但數(shù)量不多。體長2厘米以下的魚苗,主要吃藻類,3.5厘米以上即可食小甲殼類、搖蚊幼蟲和高等水生植物。鳊魚在池塘中常與草魚混養(yǎng),主要食草魚吃剩的草腳或碎屑。一般來說,鳊魚體長5-8厘米(1 齡魚)均以食高等水生植物為主。
鳊魚最大個(gè)體可達(dá)2千克,0.5千克左右較常見。最小成熟個(gè)體為3齡,體長在25 厘米左右。繁殖期為5-6月,卵無黏性,能隨水漂流,一般在河流、湖泊中能自然繁殖。目前鳊魚苗基本上都來自人工繁殖,因鳊魚卵與青魚、草魚、鰱、鳙的特性(半浮性卵)相同。因此,人工繁殖的方法也基本相同。
池塘中飼養(yǎng)鳊魚,一般1冬齡魚體長為130-209 毫米,體重36.5-150克;3冬齡魚體長為230-285毫米,體重177-381克;5 冬齡魚體長為350-378毫米,體重800-1250克。
在北方生長則更慢,4 冬齡魚體長200-220 厘米,體重800-1250克。在飼養(yǎng)條件較好的池塘,只要飼料充足,則10厘米左右的魚種,飼養(yǎng)1 年,可達(dá)0.25千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