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一個初中畢業的八零后,沒有文憑,沒有技術,想要創業,可想而知是多么艱辛的一件事,但是他創業了,而且成功了,他叫夏明建,家住李堡鎮新莊村6組。
兩年前,夏明建看上了泥鰍養殖這個項目,在眾多的反對聲中迎難而上,一直堅持到現在,并且領取了營業執照,建立了自己的網站。
走進養殖場,放眼望去左邊是碧綠的水面,像蚯蚓一樣大小的魚苗正在追逐著餌料。右邊是孵化場。別看這像蔬菜大棚似的簡單,里面的設備可是一應俱全。
今年,養殖場正全力以赴孵化泥鰍苗,現在魚苗已經銷往鹽城、連云港、太倉、泰州、興化等地。從兩年前的負債到今天的成功,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其中的辛酸。
2013年,夏明建購買了一批泥鰍苗,每天觀察、陪伴它們成長。都說泥鰍鉆的厲害,他在魚塘的四周全部布上黑色塑料薄膜。時間長了,薄膜稍有破洞就會鉆走很多泥鰍,鉆出去的泥鰍不是悶死就是溜走了,久而久之,塘里的泥鰍會越來越少,而且補薄膜也很麻煩。于是他又決定把塘的四周全部用混凝土澆筑,因為泥鰍只平鉆,不會往下面鉆。
2014年,夏明建又引進新品種——臺灣泥鰍。傳統的土泥鰍,個小肉少,養殖周期長,利潤少。而臺灣泥鰍,平均一條重2兩,個大肉肥,口感鮮美,更具市場前景。10月份,泥鰍出售了一大半,獲得首筆銷售收入15萬元,只剩下種鰍沒有出售。
周圍經常有人慕名而來參觀他的養殖場,但他們都只是蠢蠢欲動而不敢行動。除了引進新品種,夏明建還到廣州學習了泥鰍孵化技術。同時,又征用了30畝土地專門用來做孵化場。夏明建說:“我要帶動周圍想養而不敢養的人,還要在全國各地推廣我的苗種和技術!”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他成功注冊了“南通鼎匯水產養殖場”,然后建立了網頁,找了百度推廣宣傳養殖場。有了這樣的投入,沒多久就接到了第一筆訂單,客戶需要200萬尾的魚苗,如果按每尾一毛五的價錢來算,就是30萬元的收入。
今年在網絡的推廣下,訂單紛至沓來,憑著這股鉆勁兒,終于迎來了希望的曙光。目前,泥鰍苗的銷售額已達到70萬元,訂單還在繼續。
所有購買他泥鰍苗的客戶在泥鰍上市時,他一律優先回收。這樣既讓客戶減少了擔憂,還能保證客戶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也確保了來年的訂單,保持養殖場發展的良性循環,使自己的養殖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