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塘淡水白鯧魚養殖技術
一、池塘條件。該養殖場位于城郊北部,緊靠石跋河水系的一條支河流附近,遠離工廠和居民生活區,水源充足,水質優良,進排水系分開,四周無任何污染源。養殖塘口呈長方形,東西走向,面積為0.57公頃,水深1.5-2米,池底平坦,坡比1:2.5-3,并配備了1臺3千瓦的葉輪式增氧機。
二、池塘準備。每到冬季,池塘須清干曝曬,至第2年4月15日前后,用生石灰進行清塘。干法清塘,生石灰每畝用量為75千克;濕法清塘,生石灰每畝用量為150千克。魚種放養前10-15天,將池塘水深調至1.2-1.3米,并安裝好增氧機。
三、苗種放養
1、放養時間。淡水白鯧魚作為一種熱帶魚類,耐低溫能力差。只有當水溫保持在20-22℃以上時,才能放養魚種。一般放養時間為5月中旬,不得遲于5月底。放養時最好選擇晴天的中午。
2、苗種來源。放養的魚種來自和縣香泉鎮天邦水產研究所。該所利用溫泉資源培育出來的魚種健壯,規格勻稱。
3、放養數量和規格。由于淡水白鯧魚許多的養殖優點和優越的池塘條件,我們按每畝1200尾的標準進行投放。為便于及早上市,放養規格為12-15尾/千克為宜。放養前,用3-5%的氯化鈉溶液浸泡5-8分鐘,并用網箱在池塘暫養2-3個小時。另外,為改善池塘水質,每畝按6:1的搭配比例投放規格為6-10尾/千克的鰱鳙魚種100尾。

四、飼料投喂
1、定點。即固定飼料投喂地點,既便于淡水白鯧魚吃食,也便于工作人員檢查魚類的吃食情況。
2、定質。即不投喂變質霉變的飼料。投喂的飼料種類有:小麥、大豆、米糠、動物尸體、屠宰廠下腳料以及專用配合飼料。對植物性飼料,一旦出現霉變,應立即停止使用。對腐爛性動物飼料,應減少投喂次數和投喂量。否則影響成魚的品質。我們在生產中主要選擇小麥、黑大豆和專用配合飼料,保證飼料中粗蛋白含量≥25%。
3、定時。1天按4次進行投喂,分別為9點、11點、14點、16點。9點、14點投喂淡水白鯧魚專用顆粒飼料,11點、16點投喂小麥和黑大豆的混合物。
4、定量。投喂時,要根據淡水白鯧魚的生長速度、生長季節和天氣確定投喂量。要每隔10-15天測定1次魚的體重,并根據天氣氣溫,確定投餌率和投餌量。一般來說,在淡水白鯧魚生長期間,初期投餌率為3-4%,中期為4-6%,后期為7-8%。
五、日常管理
1、水質管理。為保證養殖池塘水質清爽,通常每隔15天左右換水15-20厘米,7-8月份高溫期間應每隔5-10天至少加水10厘米以上。
2、巡塘。其目的是觀察魚的吃食情況、活動情況和池塘水色水質情況等。要堅持做好每天早晨的巡塘工作,認真細致觀察魚體的活動情況。高溫的中午、天氣悶熱下雨時要更加緊巡塘。一有異常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3、病害防治。淡水白鯧魚作為一種抗病力強的魚類,不易感染疾病。在養殖過程中,應著重做好以下預防工作。
⑴細菌性疾病的預防:應適時潑灑生石灰,用量為15-20毫克/千克,既改善水質,又預防細菌性疾病的發生。
⑵浮頭泛塘:夏季晴天的每天早晨和中午,都應適時開啟增氧機,增加水體溶氧量,防止浮頭泛塘現象的發生。
六、淡水白鯧魚高產技術的關鍵
一是放養時,魚種規格不可過小,規格應力求一致,不可懸殊過大,更不可為了考慮將來的輪捕上市,而故意將多種規格的魚種進行同池飼養。二是淡水白鯧魚為雜食性底層魚類,主養時,池塘不可放養其他底層魚類,否則將影響畝產量。三是淡水白鯧魚放養時間一般為5月中旬,水溫穩定保持在20-22℃以上。放養過早,氣溫不穩定,易影響成活率;過遲,則影響其生長速度,不利于早上市。四是淡水白鯧魚食量大且貪嘴,投喂時一定要按四定方法,少量多次,不可過量。在生產中,我們發現過淡水白鯧魚吃食撐死的現象。
以上就是池塘淡水白鯧魚養殖技術的介紹了,希望本文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