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蟶子養殖前期準備
(一)池塘條件
蟶子屬于埋棲型貝類,營穴居生活,根據其生活習性,蟶田應選擇在內灣或平坦并略有傾斜的灘涂為好。同時要求潮流比較通暢,但風浪又不太大的海區;要求水源附近無生活和工業污染。養殖蟶子的池塘地質以松軟的土質為最佳,其次是泥沙混合、但以泥為主的灘涂。海水比重1.005~1.020之間,水溫8~32℃ ,最適水溫范圍l5~25℃,pH值7.8~8.7,溶氧4mg/L以上,灘面和水質都未受到污染。
蝦蟶混養的蝦池最好是有較大比降的長條形,或者池內有高起的灘面。將高起的灘面翻耕整平、建畦(或),放養蟶子。也可通過加深加寬養蝦池的環溝,將環溝內的泥土堆放在蝦池的壩基內側,然后整平,蝦池的四周就能形成2~3米寬并向內傾斜的平臺,以備養蟶子,蝦蟶兩利,效果很好,但在蝦池內養殖的蟶子面積最多不要超過30%,一般在10%~25%為宜,并應有獨立的進、排水等設施。

(二)健康清塘
沖刷→暴曬→消毒:清塘是蟶子養殖的重要環節,應根據池塘老化程度采取相應的措施,通常應先敞開水閘用海水沖刷數日,或用高壓水槍反復沖洗池底,把池中的有機積沉物和泥沙沖走,然后排空死水,封閉閘門,曝曬池底,使剩余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池底嚴重老化的,應組織機械或人工將積沉物挖走,同時應對蝦池進行維修。放養前半個月,每畝池塘可選用百安威(半瓶)、綠康露(半瓶)、漂白粉(15千克)、茶籽餅(15千克)等其中一種進行清塘消毒,3天后將水放掉。
降解毒性:由于清明前后氣溫較低,或遇陰雨天時間較長,清塘用藥的殘毒易滲入底泥、低溫及陰雨天不利于藥物殘毒的揮發,所以,池底消毒排放水后,應該用解毒超爽(按底面積1瓶3~5畝)加水稀釋300倍潑灑塘底。
生物凈化:解毒3~5小時后,即可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如黑金神、粉劑活菌王、新生態、靈活100任意選其中兩種復配浸泡后潑灑池底,分解消毒殺死的各種生物尸體,避免二次污染,消除病原隱患。
微生物分解凈化是健康清塘至關重要的一步,也最容易被廣大養殖戶忽視。如果不用微生物對消毒殺死的生物尸體進行徹底的分解,清塘工作就不徹底。具有抗體的病原微生物待消毒藥效過期后就會復活,并利用殘留的尸體作為培養基大量繁殖。如果清塘不徹底,會對苗種成活率和健康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健康清塘為日后安全健康養殖奠定基礎,不僅能抑制病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消除隱患,還可將池底有機物和生物尸體通過生物降解轉化成藻類所需要的營養鹽類,為肥水培藻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能消除、抑制青苔、泥皮的滋生。
健康清塘三關(曬塘消毒→降解毒性→生物凈化),關關重要;無論是蟶子養殖,還是蝦蟶混養,都不容忽視!類似于建房打基礎,地基打的扎實,高樓才能安全穩固。否則,就有可能釀成“豆腐渣”工程的悲劇,養殖也是一樣,基礎細節做得不扎實,就會增加養殖風險,甚至釀成排塘或絕收的后果。

(三)進水→消毒→解毒
健康清塘后兩天便可開閘納進天然海水。進水閘門設內、外兩道攔網,外閘門用20目尼龍篩絹平板欄網,內閘門用80目尼龍篩絹袖子網欄網,防止有海藻類和魚類等敵害生物進入。當潮水達到閘口時,間隙式開啟閘板,使海水緩慢進入養殖池內,避免因水流過急而沖破過濾網,使敵害入池。進好水后,一定要對池水進行消毒和解毒,因為用過清塘藥物后會有余氯等藥物殘留,進來的外源水中也會有一些有害微生物,若不殺掉這些有害微生物和解掉殘毒,則不利于肥水且對小苗也會有傷害。操作:第一天先用綠康露(2~3畝/瓶兌水全池潑灑)對池水進行消毒,第二天用解毒超爽或凈水王(3畝/瓶兌水全池潑灑)對池塘進行解毒。
以上就是蟶子養殖前期準備的介紹了,希望本文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