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來飽啖西施舌,不負津門鼓棹來。”清代詩人張燾在《詠西施舌》一詩中這樣寫道,文中的“西施舌”便是大家熟悉的蟶子。而蟶子又以在清明前后肉最肥嫩,口感最好。近日,記者走訪我區菜市場和超市水產區發現,與去年同期相比,受天氣影響,今年蟶子由于總體產量減少,價格略有上浮。不過,近段時間仍出現購銷兩旺的態勢。
蟶子肥美好吃,引得不少市民紛紛購買。細心的市民也發現,今年蟶子的價格要比去年漲了一些。家住南薰別院的湯女士告訴記者今年的蟶子每公斤比去年貴了四五元。9日,記者在南街菜場的一個水產攤位上了解到,帶泥的蟶子每公斤零售價為40元左右,水里清洗干凈的稍微便宜點。“因為貨源少了,導致批發價上漲,我們零售價也只能跟著漲。去進貨的時候,聽說受風大等天氣影響,寧海長街等一些蟶子產地今年產量普遍要比去年低一成左右。”該攤主介紹。
在三江購物城關店水產區,蟶子被擺放在最搶眼的位置,當天標價為每公斤36元。特別是水里清洗干凈的蟶子,已被市民搶購得所剩無幾。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配送蟶子都能售完。“這段時間蟶子最好吃。同時,蟶子的價格比起鯧魚、帶魚等海鮮要便宜一些。所以,很多顧客都會來買蟶子。”南街菜場一水產攤主告訴記者,最近蟶子銷量不錯,一天能賣出20公斤左右。而在清明假期里,銷量更高。
“作為鎮海市民餐桌上常見的貝殼類水產品之一,每年蟶子的銷量一直在各種貝殼類中數一數二。”三江購物城關店水產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雖然蟶子一年四季都有,但做水產生意的都知道,清明前后的蟶子是最肥嫩的,也最能賣出好價錢,所以近來算是蟶子在一年當中最主要的銷售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