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鯛魚養殖之常見病癥
一、白點病:
嚴格說起來,白點病應該不是病,而是一種征兆。在冷熱交換的季節,如果缸中的溫度一下子相差太多的話,就很容易產生白點病。
醫治的方法有很多,鯛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換水并將溫度拉高至攝氏30度,理論上來說,第三天就應該看得出來病情是否已控制住且白點不再擴散。如果白點持續擴散,這時鯛廬就會使用Sera的治白點藥,依照用藥指示來下藥并控溫在攝氏30度,頂多下兩次藥,白點就應該可以治愈。最后再換水1/3?1/4,并把溫度調回攝氏24~26度。

二、皮膚出現白斑:
通常起因為細菌感染所造成,結果造成皮膚壞死,特別是柱狀病。不過寄生在皮膚肌肉組織的微孢子蟲和皮膚寄生的四膜蟲或卵圓鞭毛蟲感染時,也會在體表出現白斑。
三、拖糞及白便:
拖糞及白便,通常意味著鯛魚體內有原生蟲或是鞭毛蟲及蟯蟲等寄生蟲類的蟲病變,這時候就要下體內驅蟲藥!通常驅蟲需要較長的時程,一般來說,需要7~10天的療程。鯛廬的建議是...盡量將此類的鯛魚移缸做隔離治療。
如果鯛魚是感染六鞭毛蟲,要是不及早治療,還有可能并發成為頭洞,到了這個時候,通常您的鯛魚就只有等著『算命』(算算還剩多少命^^)了!

四、腹水及立鱗:
一般來說,腹部腫瘤、輸卵管或腸道阻塞引起。看到鯛魚腹水,大概也沒有辦法醫治了!大米曾經用抗生素來嘗試醫治,可是也沒救回鯛魚的一條小命。腹水之所以會發生,相信跟水質的惡化導致細菌感染,兩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也有可能是感染某些原生蟲而并發腹水!此外,飼養在水草缸中的鯛魚,也蠻容易得到腹水病。
以上就是鯛魚養殖之常見病癥的介紹了,希望本文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