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鯧魚養殖的病害防治
金鯧魚養殖的黑身病
該病病因不詳。神經壞死病毒、腸炎、應激都有可能引起金鯧魚苗黑身。該病主要表現為魚苗身體顏色發黑,在池塘邊或者網箱邊分散游動,活力差,逐漸死亡。
防治方法:
(1)選擇衛生消毒條件較好的苗場,選擇健壯活潑的魚苗。
(2)魚苗運輸前適當拉練,提高魚苗的抗應激免疫,同時運輸過程添加維生素C等抗應激藥物,減少魚苗損傷。
(3)水溫在24℃以上,無大寒潮南下,天氣穩定時再進苗。
(4)開始投喂應與苗場的相同,避免苗場投喂粉料,回苗后馬上投喂膨化顆粒料,應給予過度期,并拌料喂氨基多維等保健藥品。

本尼登蟲病
養殖戶俗稱“白芝麻”,吸蟲類寄生蟲本尼登蟲吸附在體表,吃食魚的上皮、肌肉、血液等,魚受刺激后,狂游摩擦網衣,皮膚組織受損,免疫力下降,感染病弧菌等病菌而爛身死亡。
防治方法:
(1)及時更換網衣,清除寄生蟲棲息環境。(2)泡淡水,也可以加福爾馬林或高錳酸鉀藥浴。
金鯧魚爛身往往發生在“白芝麻”等寄生蟲后,是近年來影響金鯧魚苗成活率的主要病害。
防治辦法:
(1)降低養殖密度,減少相互感染的幾率;(2)寄生蟲病早發現早治療,篩魚換網細心操作,減少魚苗的損傷。
(3)用氟苯尼考等非禁用漁藥抗生素類和復合維生素拌料投喂。
以上就是金鯧魚養殖的病害防治的介紹了,希望本文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