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鮑魚產量占世界八成
全世界鮑魚產量3萬噸,中國占2.3萬噸左右,其中,福建占3/4。在福建,有的鄉鎮鮑魚產量達5000噸,有的縣可產上萬噸。在過去鮑魚生活的區域最南不過江蘇連云港,主要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沿海一帶生活。1974年,在福建省東山縣首次培育出南移的苗種。
北鮑南養是一大突破,最初,南方養殖者因為當地主養品種九孔鮑滑坡,所以到北方尋求新苗種。北方業者要過冬,也想到去南方找海區。北方的鮑魚到南方暫養一冬后,養殖周期縮短近一年,效益大增。到1985年,經過全國鮑育苗協作攻關取得突破,育苗產業急速發展。全國鮑魚產量達到100噸左右;1995年,即過千噸;2005年,超過2萬噸。規范的筏式養殖推廣普及,底播養殖、潮間帶養殖、海底沉箱養殖、工廠化養殖、坑道養殖和底播增殖等技術應用取得很大成效,鮑魚進入尋常酒宴。

解決這一問題,依靠的是雜交技術。1997年,遼寧省科技人員從日本引進商品日本盤鮑與皺紋盤鮑進行雜交,每平方米產苗5000多只,而非雜交生產不過1500只。更重要的是雜交使皺紋盤鮑生理性能發生了變化,適溫范圍提高了2度,使鮑魚從“客居”越冬到遷徙“定居”,來自北方的鮑魚已經非常適應南方當地的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