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出血癥病原
黑魚出血癥病原為彈狀病毒,患病魚體少攝食或不攝食,有時在池邊或水底靜臥,表皮呈斑點狀出血,有的重病魚體表現為特異性狂躁亂奔,解剖可見病魚腸內無食物,腸壁有時輕微充血,肝臟腫大呈粉紅色或點狀、斑塊狀出血,膽囊腫大,膽汁呈淡黃色,脾臟充血腫大,有腹水。此病主要危害體重在400g左右的黑魚,死亡率高。
黑魚出血癥的防治
預防方法有:定期使用生石灰全池潑灑;在高溫季節注意及時更換池水,投喂飼料的適口性要好,且無霉變;發現病魚應及時撈出銷毀,防止魚群感染。
治療方法有:全池潑灑二氧化氯0.2mg/L;或全池潑灑鹽酸土霉素0.5mg/L—0.8mg/L;每100kg體重的黑魚每天用大黃、黃苓、黃柏、板蘭根各0.5kg制成合劑,再加0.5kg食鹽拌餌投喂,連喂7天,可以抑制病情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