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緩緩收緊大網,一只只肥大的蝦在網中揮舞著近30公分長的大藍鉗子。“這一網約有10余斤,有近30只蝦,是今年2月投的蝦苗,均重有近200克。”工人笑著說。
這幾天,位于金山楓涇鎮葉新公路旁的“開太紅”有機水產品生產基地非常熱鬧,工人每天要捕撈數百斤羅氏沼蝦。
與常規池塘養殖的大蝦不同,楓涇鎮“開太紅”羅氏沼蝦全部采用清水有機養殖,經過近8個月的培育,第一批蝦已陸續銷往市區。
“成功養殖這么大的蝦,基地水質至關重要。在上海海洋大學專家的幫助下,基地每個水塘都采用了凈水漁業技術。
另外,蝦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養殖密度要求,前期我們在一個近20平方米的水塘內投放了1000多個蝦苗,養殖2個多月后就開始分揀,到最后一個水塘里只有30只大蝦,最大的可達250克左右。”上海開太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唐鵬告訴記者。
此外,為避免大蝦感染細菌,基地每天都給大蝦投喂經高溫蒸煮的玉米、芝麻、黃豆等有機食物,確保大蝦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