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要了解藻類的生長形態,然后再從養殖前期做好一系列的調控措施。根據其養殖特點,“前期水養蝦,后期蝦養水,水好蝦好,蝦好水好!”的思路。
“前期水養蝦”概括講:前期水質調節至硅藻水或硅綠藻水,菌藻平衡,水質清爽呈淡黃或淡綠色,塘底有機質少,藻類凈水能力強,無過多的氮元素沉積,氨氮問題、亞硝酸問題不突出。“萬物始于初,而不在于通”基礎打不好,后面再去調節水質也無濟于事,因此對于前期的這些養水問題,是水質調節的關鍵點。
“水好蝦好” 概括講:前期水環境好,三高問題以及無藻類負生產力問題。三高就是指的水質敗壞后,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問題對蝦的影響。藻類負生產力指的是,藻類在小棚這種特殊構造環境中,藻類衰亡—新生頻繁輪轉,給塘底帶來了過多的死藻毒素,對蝦攝食后,肝中毒、萎縮、腫大等一系列肝問題就會不斷出現。
而且,這些死藻毒素是以綠藻為居多,綠藻種群大而密集,輪轉消亡后,因其競爭力強,水體藻相達不到硅綠藻平衡,水質還是以綠藻種群為主。然后綠藻持續輪轉消亡,產生的藻毒素也是持續長久存在,它不同于硅藻種群稀疏,消亡后硅藻就會轉變成硅綠藻平衡水質。
在小棚養殖模式中對于綠藻的定位,在其大量生長主導水體藻相,水體呈濃綠、濁綠,就可以定位為害藻相。硅綠藻同時存在主導水體藻相,定位綠藻為有益藻類。可以這么講,小棚養殖有些問題是很矛盾的!
“后期蝦養水” 概括講:到了中后期,因養殖空間小、密度大,蝦會把水攪的混濁不堪,而這些渾水正是小棚養殖中所追求的水質。“正所謂渾水養大蝦,來源于此”這就是小棚養殖的精髓。渾濁的水體,綠藻因其自身生長特點,喜強光,不喜若光,剛好抑制了綠藻稱霸水體藻相,敗壞水質的問題。而硅藻正好符合這種生長環境,喜弱光,不言而喻,硅藻主導水體的藻相。

也許講到這里有些人就會有疑問了,水混了,而硅藻凈水能力又很差,那么亞硝酸鹽問題不就來了嗎?對于這個到了中后期這些就已經不是問題了,從中期就開始慢慢把水體鹽度調至8格往上走,亞硝酸鹽問題在高鹽度水體影響就不大了。
“蝦好水好!”概括講:到了后期,蝦的活力好,把水體都攪成黃混的硅藻水,這樣小棚養殖中最頭疼的“藻毒素”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小棚到了后期如果水還是綠悠悠的水色,就說明這塘蝦就養失敗了,沒什么蝦了。因此小棚養殖不同于常規外塘養殖的思維,小棚養殖強調的是控藻養殖的思維。
那么對于調控好的養殖水環境我們該采取什么措施了?
調控措施 :
1、從養殖前期開始每天少量多次加注井水,締造硅藻生長環境。硅藻因其生長種群小,藻類消亡不會對小棚水體帶來過多的變化,避免綠藻的生長種群形成。
2、根據水體濃度定期套蓄水池里經過無藻處理的河水,防止綠藻的優勢種群的形成。
3、根據小棚藻類生情況,視情況定期補菌種,來壓制藻類的瘋長。(一般3-5天補一次菌,用量是同比外塘的4-5倍以上。)
4、在綠藻生長過于旺盛階段,可外潑腐植酸鈉降低藻類的活性,再作用菌種壓制。(腐植酸鈉主要起遮光抑制藻類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