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8月3日,山東省日照市海洋與漁業局在例行抽檢時,從東港區濤雒鎮養殖戶高某、郭某和丁某養殖的多寶魚中檢測出呋喃西林代謝物等禁用藥物成分,案件隨后被移送至公安機關。
接到案件后,日照市公安局東港分局迅速趕往高某等三人家中進行搜查,發現了一種無正規包裝,無生產批號、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的散裝黃色粉末。三人均承認該散裝黃色粉末系呋喃西林,是從當地專賣海產品養殖用藥的崔某手中購得。
公安機關隨后將崔某、高某、郭某和丁某四人抓獲歸案。
據崔某交代,自2014年夏天開始,當地有一些多寶魚養殖戶向其打聽有無售賣呋喃西林類藥物。其明知該類藥物屬于國家禁用獸藥,但考慮到呋喃西林比其他國家許可使用的藥物便宜許多,也有市場需求,便開始四處搜集該藥。
由于從正規渠道無法進貨,崔某便上網搜索賣家,并從其中一個賣家手中以90元/公斤的價格買了15公斤呋喃西林。
2014年11月,當地多寶魚養殖戶高某打電話給崔某,稱自己家6個魚池的多寶魚出現了脹肚子、起紅點等癥狀,有的已經死亡。
高某稱,他家每個魚池約有多寶魚500條,如果不趕緊采取措施,損失慘重。
崔某到魚池查看后認為,高某家的魚得的是腸炎,魚肚子里還可能有蟲,但只要吃了自己配的藥,一定有效。
幾天后,崔某將散裝的4公斤黃色粉末交到了高某手中。作為有十幾年多寶魚養殖經驗的老戶,高某看到沒有包裝的藥品,馬上警覺起來。他打開藥品觀察性狀后發現,這不是國家禁用藥品呋喃西林嗎?
崔某很快證實了高某的猜測。但聽到對方只賣120元/公斤,價格比正規藥品便宜許多,高某還是買下了這些藥。用了幾天之后,魚的癥狀果然消失了,剩下的呋喃西林也就被高某扔在了一邊。
鄰村的幾個多寶魚養殖戶郭某、丁某也遭遇了與高某類似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