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由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和廈門大學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全國鮑魚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東山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貝類產業技術體系相關崗位科學家及試驗站的團隊成員、鮑魚相關企業和行業協會代表共150多人參加研討會。
東山島氣候溫和、海域環境優良,素有“鮑魚島”之稱。自上世紀90年代引進臺灣九孔鮑陸上工廠化養殖技術以來,鮑魚育苗及成品養殖已成為當地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目前,東山縣已有鮑魚育苗場、養殖場1700多家,年產值6億多元,成為全國最大的鮑魚育苗基地和重要的成品養殖基地。今年初,“東山鮑魚”獲得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證明,大大提升東山鮑魚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隨著網絡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如何結合,讓無腳的鮑魚闖天下呢?
來自中科院海洋所、中國農業大學、廈門大學、京東生鮮招商部等8位專家,分別結合各自領域的實踐作了《國內外鮑魚產業進展動態》《水產品電商模式與平臺構建》《“眾籌”與“差異化”——我國鮑養殖可持續發展之探討》《漁業物聯網與大數據前沿與產業化挑戰》等學術報告,讓與會者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