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鯔魚腐鰭病的病原
短桿菌感染。
2.鯔魚腐鰭病的癥狀
背鰭附近肌肉腐爛,表皮脫落,呈灰白色。嚴重時鰭條脫落,肌肉外露,魚體兩側(cè)浮腫,不攝食。
3.鯔魚腐鰭病的流行
易在夏季流行。
4.鯔魚腐鰭病的防治方法
①用0.3~0.5毫克/升聚維酮碘(含有效碘1%)全池潑灑1次;
②用每毫升含10~50微克的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鐘,每天1次,1~2天即可見效,5天即可痊愈;
③將八黃散加入25倍的0.3%氨水浸泡提效,連汁帶渣全池潑灑,使水體濃度為3毫克/升。在病情初期使用效果極佳。

短桿菌感染。
背鰭附近肌肉腐爛,表皮脫落,呈灰白色。嚴重時鰭條脫落,肌肉外露,魚體兩側(cè)浮腫,不攝食。
易在夏季流行。
①用0.3~0.5毫克/升聚維酮碘(含有效碘1%)全池潑灑1次;
②用每毫升含10~50微克的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鐘,每天1次,1~2天即可見效,5天即可痊愈;
③將八黃散加入25倍的0.3%氨水浸泡提效,連汁帶渣全池潑灑,使水體濃度為3毫克/升。在病情初期使用效果極佳。
鯔魚屬于海魚,但在淡水、咸淡水、咸水中都能生活,比較喜歡棲息在沿海近岸、海灣和江河入海口等地,是南方主要經(jīng)濟魚類之一。養(yǎng)殖鯔龜時,要在進排水口設(shè)置高層圍網(wǎng),防止鯔魚外逃。選擇沿海的天然種苗進行投放,最好先經(jīng)過—周淡化后再進入淡水池塘,這樣能提高成活率,每畝放養(yǎng)250-300尾為宜。
看到這沸騰的魚火鍋,不對,是魚群,連鯊魚都興奮了!魚群所過之地簡直就是豪華自助餐開宴之地!這翻騰的不是浪花,是魚罐頭!有種魚群在水上“跑”的既視感,讓人很容易聯(lián)想到“浪里白條”!
鯔魚白點病的癥狀病魚神情呆滯,常在水流中沖洗或巖上蹭癢,體表布滿白色或淺灰色斑點,病魚出現(xiàn)交互感染和兩次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有兩種:一是類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蟲,病魚體表呈白點狀;一種是卵圓鞭毛蟲,病魚體表呈淺灰
(1)性成熟鯔魚性成熟年齡為3歲,性成熟體重在0.5~1.0千克以上。產(chǎn)卵繁殖期為5~6月。(2)雌雄鑒別繁殖季節(jié),性成熟雄魚胸鰭前7根鰭條和頭部有圓形白色“追星”,手摸有粗糙感;腹部狹小,性成熟時,輕壓腹部精巢部位,有乳白色
【鯔魚黑點病的病原】病原體為復(fù)殖吸蟲囊蚴。【鯔魚黑點病的流行】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夏季流行。【鯔魚黑點病的癥狀】復(fù)殖吸蟲囊蚴寄生在鯔魚皮下組織,發(fā)病初期尾部出現(xiàn)黑色小圓點,隨后小圓點顏色加深變大并隆起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