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魚的形態特征:青魚體較大,長筒形,尾部稍側扁。頭頂寬平。
青魚棲息場所:多棲息在水體的中下層,一般不游至水面
青魚咬口狀況:除冬季食欲較弱外,春、夏、秋三季攝食猛烈,且能在氣壓較低、大多數底棲魚類普遍厭食的情況下咬鉤吞餌
溜魚方法:1、變換站位,或人隨魚沿岸而走。2、改變牽引方向,借臂力使竿呈側向彎弓后與之周旋
大青魚的個頭通常比草魚大,力量也大。咬鉤時干凈利索,連連幾下就將浮漂拉入水中。若提竿時提不動,感覺鉤被水底障礙物掛住似的,這時千萬不能慌,也不能死拉硬拽,應鎮靜,稍等片刻,若感到魚線在動,就證明是魚上鉤了。此時釣魚人既要緊握釣竿,將線繃緊,又應順應魚的掙扎竄游方向適當放線,但主動權必須由釣魚人掌握,絕不能“放任自游”,而應有放有收,人在岸邊還要隨著魚走動。若是十幾千克以上的大魚,至少遛魚要遛到十幾分鐘以上,直到感覺魚的掙扎力不大了,人的控制力增大了,再慢慢將魚向岸邊拉。此時岸邊要保持安靜,切忌大聲叫喊,以防止魚害怕而向水中做垂死掙扎,最好能遛到魚到水邊時已經肚朝上,這表明魚兒已經有氣無力了。

釣大青魚的方法技巧
一、大青魚釣法:
手竿,二用竿浮漂底釣。其釣法同釣鯉魚一樣,可用單鉤也可用雙鉤,葷餌、素餌皆可。裝鉤時將鉤整個鉤埋入食內,又不同于鯉魚,青魚為吞食性魚類,會整個將鉤餌吞入。因此漂的動作,形同黑魚漂突然直入水中。
減少大青魚逃跑小秘訣
只要牽引時不急不躁,循著魚的游動方向使竿的彎度保持在拋物線狀態是不會跑魚的
二、釣大青魚的拋點
1、自然水域中釣青魚,可選流水較緩和曲岸的外沿下鉤
2、在池塘和小型湖泊等養殖水域,則以選深為宜。
三、釣大青魚釣點選擇
大青魚大都生活在中底層,喜有泥底水域覓食。因此在螺螄多的水域都可作為釣點。在挺水植物附近水底有礫石,都是不錯位置。每當夏秋二季也常到淺水處覓食,尤其在清晨和傍晚、常可看到覓食泛起的泡沫,也是不錯的釣點
大青魚一般棲息于深水中,平時喜靜不愛動,較少到岸邊或淺水處活動。如果是在水庫釣,可選擇大壩附近有較多螺螄的地方下鉤;如果是在河流及大溝等處,可尋找流水的洄流處或岸邊凸出的地方:在自然水域可尋找水底地形復雜且有一定深度的地方;在養殖水域,找塘主定期投放飼料的位置。這些地方全是釣青魚的好釣點。

四、釣大青魚的線組選擇:
大青魚在發威的時候,細線小鉤,很難奏效。為了提高中魚率,我建議在類似水庫、湖泊這樣的大水面最好用5.3~6.3米的磯竿或前打竿,這樣效果好一點,既有拋竿線輪放線的功能,又有懸墜釣組的靈敏度,是在大水面釣青魚的理想用竿。如果感覺到用磯竿太累,那么可選擇6.3米的中性釣竿(中性釣竿重量略輕,減輕疲勞度,韌性也好,最少不得低于5.4米),因為這樣可以釣得遠一點、深一點,符合大青魚喜深水的規律。另外,長竿在遛魚時,所釋放躥力的效果要好于短竿。當然,如果是在一般養殖的小水面,短一點的釣竿也可以應付了,因為養殖的青魚比起自然水域的青魚力量要小很多。
線組方面;主線在釣竿應有的承受范圍內,越粗也好。去水庫我一般選4號主線;2.5號子線。而在養殖水域可適減去一個線號,釣鉤最好是新關東2~3號。由于青魚食口猛,要求鉤條要粗,鉤尖要鋒利,也可選用帶倒刺的伊勢尼大鉤。子線的長度30~40厘米為宜。我在常州釣那條青魚的線組并不粗,當時只考慮到釣混養魚,主線是2.5號、子線是2號,被釣的魚雖然大,但是力量不足,加上我操作得當,所以沒有斷線脫鉤
五、青魚的食性:以軟體動物螺、蜆為主要食物。在池塘養殖中的幼魚喜食糧食飼料,為肉食性魚類主食螺螄、蜆子也食藻類、水生植物。人工飼養大都以豆餅、豆渣、各種糟為主。
六、大青魚上鉤漂的訊號:大青魚的咬鉤時漂的瓜是穩而滯,漂的起伏不大,比較平穩。但接著而來的第二次訊號是緩慢的把漂拖入水中,不會見到漂的再度浮起。青魚身重力大,在揚竿感覺到鉤上有魚時,一般不會有猛然橫竄的現象出現。常見的情況是平穩而悠然地向外游去。

七、釣大青魚的打窩:大青魚較貪食,食量又大,在垂釣時要布重窩,有條件的可將螺螄、蛤、蚌肉砸碎,再摻加一些糠餅、豆餅、菜籽餅或帶有酒香的碎米等,也可用相應味型的大顆粒商品餌代替做窩。
八、餌料配置:在氣溫偏低時,選用帶腥味的,氣溫偏高,可選略香甜昧或本味釣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