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育苗前準備(提前15天準備)
包括:育苗池的整理、消毒、附著基整理消毒、硅藻培育等。
1、育苗池整理消毒,清理掉附著在育苗池壁上面的藤壺和雜藻,用過濾海水沖洗干凈,然后用100PPM的漂白粉水沿池壁四周均勻潑灑,擱置3天后用過濾海水沖洗干凈。
2、附著基清洗和底棲硅藻的培養,把附著基聚乙烯薄膜用50PPM的草酸溶液浸泡24小時,然后清洗干凈,晾干。清洗的附著基薄膜(1米×1米),在薄膜中間用小石塊包住,放入水池(規格6米×4米×1米)中,隨后進入過濾新鮮海水,水深以剛好浸沒薄膜頂端約10cm為宜。第3天開始微流水、充氣,7天后附著基上附著基邊緣可見藻色,這時可用1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對附著基進行消毒、清洗一次,然后均勻放入水池中(每平方米12-13張),隨后進入過濾新鮮海水,保持微流水。這時可進行催產。
二、催產和受精及布卵
1. 催產,上午9點左右從親鮑池中挑選成熟親鮑,雌雄親鮑比例為10:1即可。挑選后的親鮑先放在1立方水體的孵化桶中,用5克/立方米聚維酮碘浸泡1小時,以殺滅親鮑體表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隨后將親鮑轉入育苗池(6米×3米×1米)中暫養。
16時開始進行催產。具體步驟:把親鮑陰干1~1.5小時,雌雄分開,放入催產桶中,雄鮑先催產數只,其余的暫養備用,每隔1.5小時放入4只雄鮑。先用過濾自然海水充氣1小時,讓其恢復活力,然后換入預先用紫外線照射消毒(220伏、40瓦,4條紫外線燈照射400升海水6小時)并用冰塊降溫的約20℃的過濾海水,一般在晚上7點左右,雌鮑開始產卵,大約在同一時間,雄鮑產精。這時用200目的篩絹網收集卵子,洗卵,準備配精。每間隔1.5小時再處理過的海水,一般收集卵子2-3次。
2.受精及布卵,每次受精前,先檢查精子的活力。受精時,切記控制授精水溫為20℃左右,并加入偏多精液,一般卵子周圍要有約100個精子,20分鐘后觀察極體出現,估算受精率。當受精卵發育到2細胞期后,收集受精卵,把受精卵直接布入育苗池,布卵密度大約2萬~3萬個/平方米。在布卵前用0.5PPM敵百蟲藥浴附著基6小時,殺滅底棲橈足類,經新鮮海水洗后使用,水溫22~23℃時20~24小時可孵化出擔輪幼蟲,進入浮游階段;晚上用手電觀察浮游情況。
三、日常管理
水溫21~23℃,面盤幼蟲4~5天開始附著,變態為匍匐幼蟲,舔食附著基上的底棲硅藻-卵形藻或舟型藻,這時換水10厘米,開動流水,每天的流水量1~1.5倍,光照強度控制在900~1200勒克斯。每天上午8~9點,排換水10厘米。經過12天的培育,稚鮑后端內臟團明顯,體色變為淡粉紅色或白色透明。15天左右進行倒池。22~24天,殼長2.0~2.5毫米,第一呼吸孔出現,此時稚鮑的生長速度明顯提高,攝食量加大,應注意觀察附著基上藻類的生長情況,以保證有新鮮不腐敗的底棲硅藻,藻量不足,可接入藻種,施肥氮∶磷∶硅∶鐵為3∶0.5∶0.5∶0.1,或者適當增加光照,如附著基上出現過多腐敗的藻類,加大換水量把腐敗藻類排出或倒池處理。為預防疾病,可定期潑灑聚維酮碘0.3克/立方米和有益微生物如EM菌、硝化細菌等。水溫23~26℃,經過35天的培育,幼鮑殼長4~5毫米,這時可刷板,刷板密度控制在2200~2800個/平方米,進入中間培育。
四、稚鮑的后期培育
稚鮑長到4-5毫米,底棲硅藻難以滿足其營養需要,應將稚鮑從采苗板上剝離下來,可用手工輕抹等方法。用原育苗池飼育,于池底布置四腳磚為附著物,四腳磚布置密度為9-10塊/平方米,飼育密度每平方米2200-2800個,每天水交換量為飼育水體的6-7倍。全期用人工配餌,每天清池1次,以清除殘餌及排泄物等。
稚鮑培育至1月份殼長達1.0-1.5厘米。此時即可當商品苗賣給人飼養。
五、病害防治
1.病毒病
病原:一種球狀病毒,造成目前鮑魚育苗失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親鮑帶病毒傳染給子代,當條件惡化,大量繁殖,造成鮑苗脫板。
癥狀:稚鮑不攝食,內臟團縮小,腹足萎縮,稚鮑發白,短時間內造成大面積脫板。
防治方法:無治療方法。
預防方法: ①加強親鮑的管理,定期在親鮑池中潑灑抗病毒中藥,如三黃、貫眾、板藍根等。 ②育苗過程中,定期潑灑有益微生物,以抑制病毒的繁殖。
2.弧菌病
病原: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
癥狀:稚鮑攝食減少或不攝食,內臟團逐漸縮小,消瘦死亡。
防治方法:①減少換水量,0.5~1倍即可。②用20克/立方米EM菌全池潑灑。 ③隔日潑灑聚維酮碘0.5克/立方米或氟苯尼考1.0克/立方米浸泡4小時,連用2天。
3.寄生蟲
病原:橈足類及枝角類,大量寄生時,與幼鮑爭食及影響幼鮑棲息。
防治方法: ①進水口用石棉袋過濾。 ②晚上可在出水口處用光誘導,使之流出池外。 ③如大量寄生時,用0.5克/立方米的鮑蚤清全池潑灑,12小時后大量換水以把死亡蟲體從池底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