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月的鯽魚價格是要瘋。”望著水產攤點上標價15元/斤的鯽魚,本來打算買幾條回去燉湯喝的程女士搖了搖頭。
近日,以鯽魚為代表的淡水魚市場又迎來了一波漲價小高潮,一些種類的淡水魚少則漲10%,多的如鯽魚等價格甚至比前段時間翻了一番。趙女士在北京市朝陽區暢馨園農貿市場中經營水產已經多年,像今年一樣價格“瘋漲”的狀況還真不多見。她告訴記者,按照往年經驗,從銷售旺季到淡季,淡水魚一年的差價幅度一般不超過兩塊錢。而今年的價格的確有些破紀錄,鯽魚的價格甚至翻了倍。趙女士表示:“小鯽魚今年是最貴的一年,賣了這么長時間的魚,這個魚沒有這么貴過,冬天的時候小鯽魚5、6塊錢一斤,現在11塊、12塊的都算便宜的,最好最大的鯽魚要賣到15元一斤。”
據了解,目前鯽魚的零售價甚至飆高到15元/斤,同比漲價近5成,讓消費者大呼吃不消。此外,鮭魚、鱸魚、鳊魚等價格跟年初相比也出現了40%到60%的漲幅。據招商證券農業分析師黃琣分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供不應求造成的。黃琣告訴記者,由于夏季氣溫升高,淡水魚存活率下降,加上近期遭遇強降雨,多地魚塘被淹,市場供應量減少,也推動了魚價的上升。
趙女士也表示,雖然價格上漲,但是對于他們來講也不是好事。“拿不到貨是常有的事兒,進貨價格高了,就不敢多進,畢竟水產這東西,賣不出去就是浪費不能繼續賣了。”趙女士說,今年各種淡水魚的價格都貴得離譜,因為價格高、銷量少得可憐,他都不敢進太多貨,怕壓手里。因為價格太高,很多水產攤都沒有鯽魚銷售。專門銷售淡水魚的王大姐表示,她干了10多年水產生意,頭一次看到鯽魚這么貴,現在批發價也達到12.5元一斤。為了不讓魚砸手里,他只賣14元/斤,算上人工、場地、運費、損耗等費用,幾乎就是不掙錢。
按照往年經驗,從銷售旺季到淡季,淡水魚一年的差價幅度一般不超過兩塊錢。可今年淡水魚的波動幅度著實有些大。其中各地鯽魚的上漲幅度最大,創造了近十年來市場的最高價位。山東威海水產品市場分析師徐春暉表示,其實每年夏季淡水魚的價格都會習慣性的上漲,產區淡水魚正處于換季期間,舊的魚消耗的差不多了,而新的魚苗還沒長到可以捕撈的程度,市場供貨量不足,價格會有小幅度上漲。但是今年淡水魚價格漲幅明顯,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活魚在高溫天氣下的運輸、銷售途中,損耗量會增加,從而直接導致其成本的上揚。另外,南方暴雨也對淡水魚價格的攀升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南方自入夏以來就一直受暴雨困擾,影響了淡水魚的生長和出貨渠道。
徐春輝分析,隨著氣溫的升高,淡水魚生長速度會越來越緩慢,供需缺口將會進一步加大,加上近期豬肉價格的上漲,老百姓對淡水魚得需求會不斷增加,市場部分淡水魚品種價格將會繼續處于高位。預計目前淡水魚價格高位徘徊態勢將會持續到八月底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