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白絹病的傳染途徑
病菌一般以成熟菌核在土壤、被害雜草或病株殘體上越冬。通過雨水進行傳播。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4~5年。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菌核萌發產生菌絲,侵入植物體。在長江流域,病害一般在6月上旬開始發生,7-8月是病害盛發期,9月以后基本停止發生。在18~28℃和高濕的條件下從菌核萌發至高無上新菌核再形成僅需8~9天,菌核從形成到成熟約需9天。
發病條件病菌喜高溫多濕,生長最適溫度為30~35℃和高于40℃則停止發展。土壤PH5~7適于病害發生,在堿性土壤中發病很少。土壤腐殖質豐富,含氮量高,土壤粘重以及比較偏酸的園地,發病率高。
桂花白絹病的防治方法
1、為了預防苗期發病,可有70%五氯硝基苯粉劑處理土壤,每67平方米地用250克,加干細土5公斤,混和均勻后,撒在播種或扦插溝內,然后進行播種或扦插。
2、發病初期,在苗圃內可撒施70%五氯硝基苯粉劑于土面,每67平方米地亦用250克,施藥后松土,使藥粉均勻混入土中;亦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硫酸銅液,或萎銹靈10ppm,或氧化萎銹靈25ppm,澆灌苗根部,可控制病害的蔓延。
3、春秋天扒土晾根樹體地上部分出現癥狀后,將樹干基部主根附近土扒開晾曬,可抑制病害的發展。晾根時間從早春3月開始到秋天落葉為止均可進行,雨季來臨前可填平樹穴防發生不良影響。晾根時還應注意在穴的四周筑土埂,以防水流入穴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