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養蠶新技術
一、收蟻 1、提高一日孵化率,實現一批收蟻。除在催青期調節好發育起點胚子、嚴格執行催青胚標準、見點后黑暗保護使胚子發育齊一外,還要注意領種和補催青工作。蠶種進室后隨即攤種并黑暗保護在溫度24℃、干濕差1.5
提高蠶繭解舒率的主要措施
去年春蠶無錫市錫山區部分繭站出現了壓庫滯銷,主要原因是干繭抽樣解舒率偏低。今年春蠶又將上山,提高解舒率已成為全區春繭生產的當務之急。解舒率是衡量繭絲離解男易程度的指標,解舒率高,表示繭絲容易離解,利于絲廠剿絲
養蠶用方格簇使用技術
方格簇是一種現代化的簇具。結構合理,營繭位置多,多橫營繭,繭色白,解舒好,上繭率高,能有效提高蠶繭質量。一、準備工作1、簇片結扎:張種配備180-200只簇片,采用雙片同向連結方式,簇片上、下長邊框上各扎一根長1.3米、寬2.5厘
前景廣闊的家蠶彩色繭的飼養技術
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與省絲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與開發,利用色素添色生產家蠶彩色繭的技術成果,2002年3月通過安徽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該彩色繭生產的蠶絲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質量檢測,證明其不含任何國
蠶的生長過程
春暖花開,正是養蠶的好季節。蠶屬完全變態的昆蟲,蠶的生長過程一個世代中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不同的發育階段。蠶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實用價值,如此偉大的蠶到底是如何從一只幼卵吐出雪白的蠶絲的呢?我們在此將
養蠶時小蠶期如何加強消毒防病
首先要對蠶體蠶座進行消毒。蟻蠶和各齡起蠶要用小蠶防僵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按20~30克/米2的用量,在給桑前用篩子均勻地撒布在蠶體和蠶座上,施藥15分鐘后再加網給桑。在止桑后或各齡中期用石灰:焦糠(3:7)混合物撒布蠶體蠶座,發
蓖麻蠶的介紹
蓖麻蠶木薯蠶,大蠶蛾科樗蠶的一亞種。原產印度,1938年前后引入中國臺灣省高雄,1940年后引入中國東北、華東、華南等地。產絲的重要蠶種之一。繭精煉后,成為絹紡的優良工業原料。絲的性質基本與家蠶相似,且彈性好,經梳理后
小蠶飼育要注意溫濕度和空氣調節
影響蠶兒生長發育的氣候環境主要有溫度、濕度和空氣。在適溫適濕范圍內,偏高一點的溫濕度飼育小蠶,可以提高蠶兒生活力和蠶繭產量。小蠶對低溫和干燥的抵抗力弱,春蠶期氣溫較低,需要注意補溫、補濕。小蠶期一般不需要大
小蠶期如何進行眠起處理
眠起處理是養蠶過程中比較重要的技術操作。一般可分為眠前處理、眠中保護和餉食處理3個時期。眠前處理要注意適時加眠網,及時提青撒焦糠止桑分批。1齡蠶多數體色呈炒米色、個別已達將眠為加網適期;2齡蠶多數體色呈乳
如何防止小蠶和遺失蠶的發生
造成小蠶、遺失蠶的發生有很多原因,如桑葉質量、飼養環境、病原物、操作粗放等。為防止小蠶、遺失蠶的發生,收蟻及1~2齡蠶用葉要選擇適熟偏嫩、葉質新鮮、含水率不低于75%的桑葉,忌用老葉和不成熟葉,否則容易形成小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