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鱘魚的疾病防治方法
鱘魚卵加工成的魚子醬,更是馳名中外,其肉、卵含蛋白質極高,皮可制膠,同時也是高檔的皮革原料,吻、胃、腸、魚筋均是上等佳肴,可以說除了鰓外,它的全身都是寶。隨著其野生資源的減少,人工增殖及人工養殖相繼出現了。據報導,我國
鯔魚弧菌病的防治
鯔魚弧菌病的病因鰻弧菌,殺鮭弧菌。鯔魚弧菌病的主要癥狀病魚消瘦,發黑,豎身游泳:皮膚有缺損,嚴重時糜爛。鯔魚弧菌病的流行季節各季節。鯔魚弧菌病的防治方法保持良好水質,補充飼料營養。治療時可用土霉素等每天用
中華鱘常見病害防治
中華鱘細菌性腸炎 1、病癥與病因此病為細菌引起的。病癥為腹部、口腔出血,肛門紅腫,魚體消瘦。 2、防治方法用含痢特靈0.2%的藥餌投喂,連續投喂5-6天即可治愈。 中華鱘腫嘴病 1、病癥與病因此病在史氏鱘的幼體階段
中華鱘鰓霉病的防治
一、中華鱘鰓霉病的病原血鰓霉。二、中華鱘鰓霉病的癥狀病中華鱘體弱,不攝食,鰓黏液及上皮增生,常附有臟物,嚴重時鰓絲蒼白潰爛,導致病中華鱘呼吸困難,輕壓鰓部,流出帶臟物的血色黏液,鰓小瓣外觀常紅白相間。本病常伴有胸
中華鱘腫嘴病的防治
1、中華鱘腫嘴病病因此病在中華鱘的幼體階段發生得較多。是由細菌引起的,主要是因為投喂變質的餌料所致。病征為嘴腫、四周充血、排泄孔紅腫、不能活動,有時伴有水霉病發生。 2、中華鱘腫嘴病的防治方法及時撈出病
中華鱘養殖中的病害防治
1 .腸炎病中華鱘腸炎病多發生于全長30 . 5 ~ 35 . 0 毫米的仔鱘,也見于幼鱘和成鱘。病魚多靜伏水底,呼吸急促,不吃食。外觀可見十二指腸和瓣腸充血紅腫,胃多充氣脹大,肛門突出、腐爛。感染率70 %~90 % ,危害性大,目前無有效治
中華鱘常見病害及防治
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 Gray)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我國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等技術措施。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每年向長江放流約5萬尾15cm以上的中華鱘幼魚,這些幼鱘是人工養殖獲得,同時為實現中華
中華鱘氣泡病的危害與防治
一、中華鱘氣泡病癥狀 1.游動: 仔魚旋轉游動,側臥間歇片刻后又重復旋轉游動,持續一段時間后隨著體能大量消耗,旋轉游動頻率降低,漸漸浮游于水面,如果癥狀加劇,會出現仔魚腹部向上,漂浮于水面的現象。在此階段,仔魚往往下潛
中華鱘養殖之卵霉病防治技術
1、中華鱘的病癥與病因 卵的表面長有黃白色的毛狀絮狀物,嚴重時魚卵在水中像一個個圓球。發病原因是卵上寄生有水霉屬和綿霉屬等水生真菌,常見的種類有絲水霉、鞭毛綿霉等。這種病多發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階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