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巴彥淖爾市有機食品行業異軍突起。繼圣牧高科依托烏蘭布和沙漠打造有機全程產業鏈,有機奶牛發展到3.5萬頭只,一躍成為國內最大、世界排名靠前的有機乳品公司后,星月集團旗下的兆豐種業生產的“雞鹿塞”牌石碾有機面粉在北京市場一炮走紅,有機瑞雪粉賣到了每斤96元,創下國內面粉銷售“天價”。
走進兆豐種業糧食公司生產車間,只見在一個個圓形筒倉內,一臺臺電動石碾不緊不慢地滾動著,一股濃郁的面粉香味撲鼻而來。“物以稀為貴,河套平原是全國唯一的高筋度硬質小麥種植區,而有機硬質小麥更是稀缺資源。”星月集團總裁劉倉介紹說,“我們在烏拉山河谷的2萬畝有機小麥種植基地通過了歐盟和國內有機產品認證,面粉加工采用的是自主研發的低速低溫石碾制粉工藝,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營養成分,這也是有機高端產品在北京等市場暢銷的原因所在。”
今年,巴彥淖爾市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把綠色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產業布局上確定臨河區、杭錦后旗等“套區”旗縣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新型煤化工、礦山冶金、清潔能源等項目則擺布到烏拉特前旗、中旗、后旗沿山一線。通過開啟綠色發展新引擎,推動傳統農牧業新型化,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清潔能源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農牧業是巴彥淖爾市的金字招牌,該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依托優良的光、熱、水、土等資源條件,推進糧油、乳肉、絨紡、葵花、番茄等傳統特色產業新型化,在爭當自治區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排頭兵的基礎上,積極向國家級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邁進。上半年,該市種植各類農作物1021萬畝,全市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7個、綠色食品9個、有機產品1個。累計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生產企業56家、產品155個,綠色食品生產企業36家、產品101個,有機產品生產企業5家、產品18個。建設“三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360萬畝,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82萬畝。新開工建設設施農業2.46萬畝,臨河八一、五原隆興昌、杭錦后旗春光3個萬畝設施農業示范園區積極推進;開工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344個,臨河富川、五原力農、巴美等一批示范養殖園區打造成型。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050萬頭只,同比增長7.8%。
該市把工業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主戰場,要求市縣兩級在作決策、上項目時牢固樹立生態紅線觀念,確保河套平原1000萬畝耕地和500萬畝烏蘭布和沙區不被污染。在做大總量的過程中全面優化產業結構,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實現提質增效升級。巴彥淖爾紫金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是當地鋅冶煉循環經濟產業的龍頭,該企業利用烏拉特后旗的豐富礦產資源,建成20萬噸/年鋅冶煉項目,配套36萬噸/年制酸項目和余熱回收工程,僅冶煉余熱余壓發電,年可發電4320萬千瓦時,為企業節約電力成本1678萬元。
今年,該市重點推進神華一期120萬噸煤焦化填平補齊、黑貓煤化工、宇樂化工PVC循環經濟、盾安光伏太陽能電池組件、大中礦業鐵資源綜合開發等續建大項目,確保包鋼20萬噸甲醇、盾安二期5000噸多晶硅、草原宏寶100萬只肉羊加工、蒙羊50萬只肉羊精深加工、天昱園日處理120萬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等12戶規模以上企業年內建成投產。隨著烏拉特前旗、中旗、后旗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級中水回用工程的建成投產及臨河第二污水處理廠年內主體工程的完成,城市和工業點源對烏梁素海的污染將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與此同時,依托烏拉特草原和河套平原風光資源優勢,巴彥淖爾市全力推進風光同場、光伏發電與溫室大棚一體化項目建設。目前,全市風電項目核準410萬千瓦,已裝機并網發電19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項目核準114萬千瓦,已并網發電35萬千瓦。華電光伏發電、華能新能源風電、長江三峽光伏發電等一批風光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在建規模風電達到75萬千瓦,光伏發電達到14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