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調查香腸里的貓膩
去年春節前,就有媒體調查了江蘇省蘇州市的香腸市場,店家坦陳,那種便宜的香腸,基本就是面粉,加點添加劑,再加點香精。外觀紅艷是加了加了色素等添加劑。里面即使有肉,也是加的垃圾肉。所謂垃圾肉,其實就是不可食用的生豬甲狀腺,腎上腺和淋巴結,也有品相差、沒人買的瘀傷肉、肥膘等邊角料,只要5毛錢一斤,有的人每年光賣垃圾肉,就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另有媒體調查揚州香腸市場時,玉兔香腸揚州負責人黃小暉稱,業內公開的制作劣質香腸的秘密是:利用組織蛋白冒充瘦肉、白米飯冒充肥肉,來制作低價香腸。“正常情況下,用20斤肉做的潮香腸,曬干之后只能得到12斤干香腸,因此那些零售價10元/斤的香腸肯定不靠譜。”黃小暉表示,香腸零售價至少20元/斤才靠譜。
劣質的香腸也分兩種,一種叫做部分造假,里面的瘦肉是用組織蛋白+淀粉+色素+香精+肥肉做成的,當然那些肥肉也不大好,就是一些碎肥肉。全部造假就更離譜了,不但瘦肉是假的,連里面的肥肉也是用白米飯做的,加上香精和色素,才有了香腸的味兒。”
針對市民購買年貨時如何選購香腸,蘇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姚永青說:“好的腸摸上去會比較干,不黏手,捏一下會有彈性。如果香腸的腸衣出現脫落,色澤太過鮮艷的也不要購買。吃了會中毒的,亞硝酸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