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負責人黃奇峰告訴記者,馬上就要到吃火鍋的旺季,我們生產的豆腐皮有著“一煮就熟,久煮不糊”的特點,現在工人們正加班加點生產重慶經銷商的訂單。
工廠化模式生產豆腐皮,就是使用傳統生產技術要領,將生產線擴大,讓豆腐皮產業敢接單,接大單,破解豆腐皮量的瓶頸。
除了量的改變,還帶動質的提升,傳統的生產模式,農戶將生產的豆腐皮利用太陽曬干。露天,農村戶外,難免會有蟲子“光顧”,這樣就可能影響豆腐皮的品質;天氣不好,只能用烤房來烤,火候難掌握,常常會把豆腐皮烤焦,或沒有烤干。
黃奇峰介紹起了這條生產線:“工人進入車間時,必須經過消毒,換上干凈的工作服,這樣就不會將細菌帶入,采用工廠化的模式可完全使用電腦控制蒸汽、烤房溫度與時間的調節,這樣不僅使每根豆腐皮規模、色澤一致,同時保證了食品安全,前不久,公司剛與澳大利亞客商簽訂購銷合同。”
去年投產至今,公司已生產豆腐皮1000噸,成功進入沃爾瑪、永輝、新華都等各大商場,實現產值2600萬元,創稅150余萬元,公司被授予福建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工廠化的模式引領清流豆腐皮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豆腐皮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更為清流豆腐皮產業注入科技含量。今年公司投入100多萬元先后操作臺、蒸汽控制、烘烤設備進行技改,提高了出口標準,同時引進微波殺菌設備,大大延長豆腐皮的保質期,使得保質時間達12個月。
7月,公司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將投入4000萬元,建設綜合科技樓和第二座標準化廠房,生產即食豆腐皮和休閑產品。工程的建成,將延長豆腐皮產業鏈,可實現年生產豆腐皮2000噸,新增產值6000萬元,新增利稅506萬元。借力電子商務,坐在家里賣豆腐皮清流豆腐皮產業發展的基礎已夯實,強大的市場平臺也已構建,但清流顯然著眼更為長遠。今年開始,他們正引導農戶把家庭作坊向標準化車間改進,加大基地建設,保障綠色食品源頭,巧借福建春舞枝電子商務在清流的成功案例,引導農戶從傳統的銷售模式向電子商務轉型……
蘭愛珍已在合作社里開始運行電子商務。采訪當天,愛珍坐在電腦前,輕點鼠標,一筆零售100箱豆腐皮的生意做成了。“9月合作社開始使用電子商務平臺,網上銷售豆腐皮。每個社員都配備了電腦,大家坐在家里就能把豆腐皮賣出去。”愛珍豆腐皮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蘭愛珍說,合作社還在北京、上海、福州等大中城市開了20多家網店。
今年來,清流豆腐皮從業者利用春舞枝花卉電子商務在清流的成功案例,把目光盯向網上市場,以實現豆腐皮網絡銷售,降低實體銷售過程中產生的運營成本,提高全國市場占有率。銷售模式由傳統的上門找訂單變成電子商務,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脈搏,是傳統農業銷售模式的華麗轉身。
生產模式轉變、銷售模式轉變,清流豆腐皮正轉型升級,邁進現代農業的軌道。
清流縣農業部門領導告訴記者,他們正以工業化的理念來指導農業,抓龍頭、鑄鏈條,推動清流豆腐皮產業從傳統模式向工業模式轉變,向研發、種植、深加工、市場平臺建設轉型,打造完整產業鏈,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同時縣里規劃,至2015年,力爭通過3年的時間,重點實施豆腐皮“123”工程,即發展豆腐皮生產大戶100家,成立合作社2家,引進豆腐皮加工企業3家,至2015年末,實現年產豆腐皮5000噸,年產值達1億元,引領農民從黃豆里掏“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