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曲周縣南馬店村郭文強在自己新建的粉條廠房內忙里買外。“從山東訂購的自動化生產線再過20多天就到了,到時候產能可以擴大兩倍,每年可以生產純紅薯粉條30噸。”郭文強談起自己的粉條事業,信心滿滿。
南馬店村是該縣粉條生產傳統村,從清朝咸豐年間開始,該村就有了粉條的生產加工作坊,到現在已有160多年的歷史。早先,村民通過鋸、切、刮等手段將紅薯粉粹洗制成淀粉,生產純手工紅薯粉條。生產的粉條久煮不爛,清香可口。然而,由于該村粉條生產屬于手工作坊式的,經營規模較小,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產品質量難提升。隨著人民生活水品的日益提高,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粉條生產遇到了發展瓶頸。
“雖然不少村民因做粉條致了富,但現在大家都明白靠個戶單干,很難適應市場需求,只有實現規模經營才能創出大市場”。該村村支書李傳美認真地說。為了破解這一瓶頸,該縣安寨鎮政府專門成立了幫扶辦公室,引導村民抱團經營。通過幫扶引導,10余個經營戶籌備成立了粉條加工合作社,統一產品樣式、統一包裝,實現抱團發展。村民郭文強自己投資200萬元,成立了鵬博食品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粉條生產,從而吸納、合并小作坊為配套加工戶,引導自身不具備取證條件的小作坊作為獲證企業的車間,以“散戶掛龍頭”的生產經營模式,實行產、檢、銷一體化,使部分小作坊從“散枝旁葉”到“嫁樹結果”,實現依法生產經營。
規模化生產使粉條生產實現機械化,生產效率成倍增長,僅鵬博食品有限公司一家企業就年產粉條30多噸。“公司化運作,從源頭上保證了粉條的質量,保證了紅薯粉條的純度,這樣才能賣出好價格,才有市場競爭力。”郭文強高興的說,他的粉條已銷往北京、石家莊等大型超市。
目前,該村所有手工作坊都進行了整合,以郭文強的鵬博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再加上村里的合作社,南馬店村民握成拳頭將粉條產業闖出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