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螃蟹是一種甲殼類動物,外表有著硬硬的保護殼,但多數的螃蟹生活中在海里或是淡水區。在生活中經常能看到螃蟹的身影,同時也是我們最愛吃的美味佳肴,它的肉質十分鮮美,且營養豐富。螃蟹走起路來都是橫著走的,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螃蟹為什么橫著走
螃蟹的胸部左右比前后寬,它們的步足在兩側,前足關節只能向下彎曲,不能往外拐,膝蓋不能向后彎,這些身體特征致使螃蟹只能橫著走。

一只螃蟹幾條腿
一只螃蟹有8條腿。
螃蟹的身體左右對稱,可區分為額區、眼區、心區、肝區、胃區、腸區、鰓區,它們身體的兩邊有附屬肢連結,頭部的附屬肢稱為觸角,具有觸覺和嗅覺功能,有些附屬肢有嘴部功能,用來撕裂食物并送入口中。

螃蟹吃什么食物
螃蟹的食性較雜,葷素都吃,它們喜歡吃魚、蝦、螺、蠕蟲、蚯蚓、昆蟲及其幼蚤等動物性食物,也殘食受傷或剛蛻殼的同類,抱卵蟹在饑餓時還取卵當食,在自然環境中螃蟹容易得到的多為水草,所以植物食性為主。
螃蟹十分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強,在食物豐富時可以吃得很多,而沒有食物時幾天甚至一個月不吃也不至餓死。
螃蟹在穴洞里越冬期間才停止或減少攝食,還有搶食好斗的習性,為了爭搶一頓美餐,經常會互相殘殺。

螃蟹為什么吐泡泡
螃蟹吐泡泡是因為它們獨特的呼吸方式引起的。
螃蟹雖然生活在水里,但仍要經常上岸覓食,離開水后并不會干死,因為它們的腮里殘存許多水分,可以不停地呼吸。但如果在陸地上的時間久了,腮里大部分的水分被空氣帶走,腮逐漸干燥,就會感到呼吸困難了,這時螃蟹仍會像在水里呼吸一樣,拼命鼓動嘴和腮,不斷吸進空氣,再把腮里少許的水分連帶空氣一起吐出,就形成了許多氣泡。

螃蟹為什么要脫殼
螃蟹的外殼不能隨著身體的長大而擴大,因此需要脫殼。
它們在脫殼之前,會先將硬殼中的碳酸鈣吸收到體液中,當殼里長出一層柔軟的皺折后,舊殼裂開脫落,身體再將皺折撐開成新殼,注入碳酸鈣以使其硬化。
螃蟹一生中約脫殼18次,大眼幼體到蟹苗脫殼5次;蟹苗到仔蟹脫殼3次;仔蟹到幼蟹脫殼5次;幼蟹到成蟹脫殼5次。
每一次脫殼都是螃蟹生長發育的結果,當機體組織生長及營養物質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要進行蛻殼。
正常情況下,每蛻殼一次,螃蟹都會明顯增長,但脫殼不一定都會生長,若營養不足時,蟹脫殼反而會出現負增長。
螃蟹在脫殼的同時還可以脫掉附著在甲殼上的寄生蟲和附著物,并且可以使殘肢再生。
螃蟹的脫殼對于蟹本身來說是極其重要,從蟹本身來講,螃蟹若脫殼不好,輕則蟹生長不良,拉腳蟹多,重則會因脫殼不遂死亡;從經濟成本考慮,若脫殼不好會影響蟹規格和上市時間。

如上所述,螃蟹是非常美味的佳肴,而且食用方法比較多,不僅可以清蒸還可以爆炒、紅燒等等食用方法。不過螃蟹雖美味,但是不宜過多食用哦!